第100章 不速之客(第1/2 頁)
王西風回家一趟,知道老爹、倆哥哥都是恪守本分經營馬場,解除了心裡的後顧之憂。
那就沒什麼好怕了。
小皇帝不知什麼緣故,似乎對自己很友善。那自己也該投桃報李。
大將軍霍光如果不高興,那也由得他。只要他按規矩來,自己見什麼招拆什麼招就是。
如果他亂來,呵呵…亂來的話,自己比他更有辦法。
建章宮。前殿。
今天是光祿大夫蔡義講《詩》。
首輔大臣霍光十來歲就進宮成為武帝侍中,讀書不多。次輔上官桀是一員武將,學問也有限。
幾位輔政大臣中,丞相田千秋學問最高,桑弘羊次之。
為小皇帝講學的老師,都是田千秋推薦,霍光首肯確定的。
光祿大夫韋賢、蔡義都是這樣。
由於武帝時代確定了儒學的領袖地位,皇帝的老師都是當世大儒。
所謂“儒學”,就是解釋《春秋經》的三個學派:左氏春秋、公羊春秋、穀梁春秋。還有幾派失傳。
相對而言:左氏春秋重紀實;公羊春秋點評多,勵志雞湯;穀梁春秋點評也多,比較冷靜客觀。
儒學既然並不是鐵板一塊。那大儒也分幾個派系,互相攻訐。兩千年來一直如此。
最後儒學發展史就成了公羊派和穀梁派的鬥爭史。
公羊派的核心思想有:天下大一統、君權神授、有仇必報等。
穀梁學派的主要思想是仁治天下、心懷憐憫、和為貴等。
董仲舒就是公羊學派的代表。
漢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法,其實完全是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的。
漢武帝面臨的局面是:1.高祖推翻了秦朝天下大一統郡縣制,恢復周朝分封制。但到父親景帝時,已經爆發“七王之亂”了。
漢武帝權利慾特強,不願與諸侯共享天下,覺得還是秦朝郡縣制更好。
2.匈奴自從頭曼單于統一北方後,日益強大。漢朝天下諸侯各自為政,不利於集中力量對付匈奴。
漢武帝絕對不能接受,自己也像高祖以來前面六位皇帝那樣,對匈奴給錢、給物、嫁女而求和。
他立志要打垮匈奴。
如何說服天下人與他一起,展開對匈奴的戰爭行動呢?
就用公羊學派“父輩之仇,百世必報”的邏輯。
冒頓單于在高祖死後,曾經寫信給呂后,說:您死了老公,本單于也死了老婆。要不,咱倆湊合一下、在一起得了?
後世歷史已經證明:冒頓單于的來信,完全是基於胡人的風俗習慣,表達的是真誠心願,沒有半點侮辱意思。
如果當年呂后接受了,說不定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就得改寫。
但,世界上沒有如果。
以中原風俗文化看待冒頓單于的言語,那是對大漢最大的挑釁、侮辱
漢武帝就以這個為事實,以公羊學派的理論為依據,對大漢全體人民宣佈:一定要為先祖呂后報欺辱之仇,消滅匈奴。
可以說,儒家學派在武帝時代的興盛,殺出重圍一枝獨秀,純粹是董仲舒眼光準確,判斷到了漢武帝的需要。
反觀穀梁學派,強大如做了30年太子的劉據,就是因為信奉穀梁學說,被漢武帝厭棄,最後甚至夷滅了其三族。
那可是他的親兒子、嫡長子、30年的太子!
由漢武帝劉徹和太子劉據的關係裡,可以看出,儒學那一套,根本不能自圓其說。
一切著名學說,都是時代基於實用主義需要造就得神話。
後世人說得更直白:風口來了,豬都能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