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 劉曜稱帝治理長安;祖逖北伐收復豫州(第1/2 頁)
石勒與劉曜各自發展,也都在互相斜視!眼珠子都要瞪得鼓出來了,對方想幹啥,大家都心知肚明。
劉曜先行稱帝以後,石勒還能坐住板凳,可說出人意料,雖然文官武將不停勸他稱帝,他都拒絕了,不得不說,他並不是莽夫,心裡自有長遠打算,連張賓都實心實意勸他登基了,見石勒果然沒有此心,也就不再勸了,著手去為石勒準備,先他先稱個趙王,看來石勒是跟劉曜較上勁了,稱了趙王,過後登基稱帝國號不還是趙嘛?一筆能寫出倆趙嗎?真是夠讓人操心的了!
劉曜這邊以長安為中心,開始鞏固發展。
畢竟是當了皇帝的人,文治也是要弄的,他本就聰慧過人,博學多才,除了愛飲酒,性格殘暴之外,漢學造詣還是蠻深的,於是劉曜在國內推行漢策,對那些孤寡貧病的老人給予照顧,賞賜衣物和食物。
劉曜覺得劉淵漢國的“胡漢分治”的政策還是蠻不錯的,畢竟這就是現實,他的境內胡漢渾居,時常鬧矛盾。
那是大毛病沒有,小衝突不斷。
於是對境域內的漢人和胡人實行不同的治理方式,境內胡人身份自然要高一些,但是也不能隨便搶掠殺戮漢人。
為了便於管理,他也進行政區劃,分為雍州、幷州、涼州、秦州,朔州、益州,等,核心區域集中在關中與隴右地區,其中的隴右集團可不容小覷,財力、實力、物力,全都冠絕天下,名人輩出,從漢代以來,都很有名望,有時還能左右皇族。隴西之地,陌桑在路,牛羊萬腳,又有絲綢之路夾持,非常富庶,後來的隋唐李氏就出自隴西貴族,所以說李世民可不是平民老百姓,人家那門第,那家世背景,那氣質……那……
還是得說回來,亂世爭奪的關鍵是土地和人口,在劉曜時期,因為他的胡人身份,遷入的氏、羌,羯等少數民族為數很多,劉曜一律對他們進行漢化教育。之後又慢慢的將境外百姓強行遷入長安,當然也有一些豪門貴族,也被迫遷到長安,隴右楊氏就是此時被遷過來的,劉曜就是要透過這種方式,讓長安繁榮發達起來。謂的胡人漢化,很大程度都是胡人自己進行的,以前的劉淵這麼做,劉曜比他還熱衷,後來的石勒也不遜色,沒有他們幾代人的不停努力,亂世融合哪能那麼容易!
劉曜知道亂世之中,人們顛沛流離,哪有機會上學?於是在長樂宮設立太學,安排名儒授課;又在在未央宮設立小學,同樣延請名士為師,招收百姓子弟1500人,主要就是學習儒學。
他也會親臨太學,監督考試,透過考試來選拔自己的天子門生,安排做官,這個就很先進了。
長安初定以後,他給自己已故父母和他前任妻子修了陵墓,之後突然起了么蛾子,想給再自己修建一個豪華的,非法佔地,毀壞良田,工匠們夜以繼日地工作,也加重了民眾負擔,民間頗有怨言。
侍中喬豫於是來到劉曜面前,言辭懇切地勸諫到:“自古帝王厚葬,沒一個落好的,都給朝廷招來了災禍。”
然後又一頓引經據典,剖析了國家興亡與奢儉之間的莫大關係。
劉曜聽後,雖然有點不高興,但是琢磨了一下,好像真是那麼回事,於是採取了他的建議,還因為喬豫的直言勸諫,給予了厚重的賞賜。
最後把省下來的土地都賜予了貧民。
他同時頒佈法令,沒有官職的一律不許騎馬,同時戒除豪奢攀比,崇尚節儉,俸祿八百石以上人家,婦女才能穿綾羅錦繡。
他自己雖然喜歡豪飲,但是也知道一方面飲酒誤事,二來酒是糧食精,太釀酒太費糧食,還是省下來,填飽百姓的肚子吧。於是規定必得秋末,農事結束之後,方能喝酒。不是宗廟社稷的祭祀等重大事項,不能殺牛,違者將處以死刑。牛嘛,都得留下來耕田,都燉了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