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叔孫通制定漢家禮儀(第1/3 頁)
劉邦率領文武大臣遷都長安,漢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劉邦下令諸侯之子遷徙到關中,以鞏固新都,並下令修建長樂宮。
長樂宮是在秦代興樂宮基礎上興建起來的一組宮殿,在蕭何監理下,工程很快完成。
隨後,劉邦把老爹劉太公、老婆呂雉、兒子劉盈以及戚夫人、兒子劉如意統統遷入了長樂宮,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
有句話叫做:“沒有受不了的罪,卻有享不了的福。”劉邦的老爹劉太公犯了想家的毛病。
劉太公住不慣豪華宮殿。
其實不難理解,你看現在農村的老人,去城裡兒子高樓大廈家裡去住,他也住不習慣。
好多老人覺得在城裡沒有人說話,鄰居老死不相往來,不如在農村,老鄉親們在一起熱熱鬧鬧多好!
劉太公戀家,三番五次對侍衛說要回豐邑。
劉邦看出了老父親的心思,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召來能工巧匠吳寬:“吳師傅,你帶人去我老家豐邑,把我家的房子,鄰居,街道、橋樑、田野,用畫筆1:1描繪下來。”
古代工匠身兼畫家本領,比如畫家齊白石最早就是做木匠活的。
原來劉邦要把豐邑的家鄉場景仿製出來,選擇在酈邑這個地方建造好,讓老父親居住。
房子街道場景仿造的栩栩如生,劉邦又把家鄉老百姓遷一部分過來,陪伴在劉太公身邊嘮嗑,解除老爹的寂寞。
最後劉邦改酈邑為新豐宮。
自此劉太公再也不嚷嚷著回老家了。
……
長樂宮:劉邦讓三名侍女洗腳丫子。
太監趙挫尖著嗓子傳話道:“皇上,博士叔孫通求見。”
“奶奶個腿,我一洗腳準有人求見,這特麼成了規律。”劉邦沒好氣嘟囔著。
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叔孫通。叔孫通複姓叔孫,單字通,薛邑人,即今山東棗莊人。
年輕時,叔孫通拜孔子的第八世孫孔鮒為師,學習儒法。
叔孫通可沒他老師孔鮒正直和高風亮節。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鮒把所有的著作藏在了牆壁夾層內,使孔家的經典書本免於浩劫。
叔孫通最初是秦朝的待詔博士,博士是指知識淵博之士的意思,即百事通。
陳勝吳廣起義後,秦二世問大臣們發生了什麼事,有的說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了,有的說是盜賊造反。
秦二世就問叔孫通怎麼看這件事?
“皇上,區區一幫毛賊,何必把他們放在唇齒之間,各處郡守就把他們拿下了!”
秦二世一聽十分高興,隨後把說陳勝吳廣造反的人統統罷了官,叔孫通受到了獎賞。
從此“何足掛齒”這句成語問世了。
事後同僚們紛紛指責叔孫通不講真話,專挑皇帝愛聽的話說,不講原則糊弄皇上。
最後叔孫通害怕秦二世找他的毛病,打起鋪蓋就偷偷溜走投靠了陳勝。
陳勝吳廣被鎮壓後,叔孫通轉身投奔了項梁。
項梁被章邯打敗自殺後,叔孫通轉身投靠了項羽,後投義帝麾下。
項羽失敗後,這不投奔了劉邦。
這次叔孫通求見劉邦,是要為朝廷制定禮儀。
叔孫通拜見劉邦道:“皇上,我聽說您的文武大臣不講禮儀,尤其是那些武將,喝了酒耍酒瘋,有的往大殿上尿泡,有的用劍砍宮殿的柱子,沒有君臣之禮。”
“叔孫先生,你說的一點沒錯,這些大老粗不懂文明禮貌。”
原來劉邦膩歪秦朝的嚴苛法律和繁文縟禮,把秦朝禮儀廢除了。
還有劉邦最厭惡儒生,有一次還往儒生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