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ldo;都用在朝廷用度上了。&rdo;大家基本上都這麼表示著,口徑不是一般的齊,連有一些跟著老魏混的人也紛紛表示。朱由校一看這裡面就有問題存在。
&ldo;那一共鑄了多少這種銅錢?&rdo;
&ldo;大概有一百萬貫左右&rdo;施來鳳基本上是低著頭說的,因為這個數是大明朝鑄幣最多的,上幾任皇上都是一年造個幾萬貫的造,最多的就是十萬貫一年,但到了朱由校這裡,三年的時間就造了一百萬貫。老百姓不喜了還朝廷還捨不得拿錢出來兌換。
&ldo;那這樣,既然朝廷沒錢,朕出資百萬兩銀子來兌,銀子不夠朕再追加,絕不能讓百姓吃了虧。但朕事前說明,從今之後,未經朕的許可,朝廷、還是地方上都不得造錢,否則等同謀反!&rdo;朱由校不得不接過招來,虧本是一定的了,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些朝廷官員們看不出來,他可是看出來了,老百姓為什麼不願意用大錢,這是對政府信用的不信任。從現在開始就要收拾這種信用,而最好的辦法就是銀本論,造多少拿出多少的準備金來隨時讓百姓們兌換,這樣無論大錢還是小錢就有了信用,老百姓還是商家就敢用了,現在挽回的辦法也簡單,只要不斷的給老百姓兌換那些大錢,那大錢就會很快的變得有價值起來,再次在市面上受歡迎。本來造點大面值的貨幣是個好主意,但如果操作不好,這個好主意立刻就會變成餿主意。就象元朝和明朝都發行紙幣,但收稅卻不要紙幣,那紙幣當然會變成廢紙。雖然這一百萬拿了出來讓朱由校心疼,但有些錢是必需捨得的,再說了,一旦大家認可這種東西了,以後還是可以放大了倍數多造一點的嘛。當然前提是收回鑄幣權。(其實歷史上的今日,是朝廷出錢收回大錢的,這裡改了一下。)
一石激起千層浪,皇上這可是頭一次大方的拿出這麼多錢來解決朝廷的問題,雖然老魏到處宣傳說皇上已經拿出了二十萬兩賑災,又拿出了二十萬兩準備賑災,但那些沒沒看到,不足為信,這一百萬可是堂而皇之的拿出來的。而且大家想了一下,認為讓皇上收回鑄幣權似乎有些欠妥,但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好辦法,除非是朝廷能夠拿出錢來,但現在夏收還沒開始,去哪裡拿銀子?就算是再想鑄一批來補大錢的窟窿也不一定有人認購,交頭接耳的商量了一下,也算是各取所需吧,大家紛紛的就同意了,&ldo;陛下聖明。&rdo;
這下把鑄幣權收回了,朱由校一陣的高興,雖然花了自己的一百萬有點心疼,但這一條太關鍵了,要知道發行貨幣對於一個政權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而能夠發行貨幣,只要把信用掌握好了,不急功求利,那收益實在太大了,看看後世的老美就知道了,所以無論是歐洲共同體,還是亞太地區等等誰不想擺脫老美的貨幣政策?一百萬兩銀子是花了出去,以後還有可能可投入更多的銀子進去,但和未來的收益比起來,這個投資大值了。
緊接著的一個事卻讓朱由校緊張起來,因為是關於言論的五年平遼名人袁崇煥的。&ldo;巡撫遼東袁崇煥言,毛文龍宜日近遼,不宜日近鮮,但移文內駐,不若留為外犄,水可泛棹三岔陸,可揚鞭四衛,朝廷折片紙呼之跂可得也,師克在和聞不如見,欲文龍為用不足令其自用,且遣人與文龍從長遠確擇,便移居寧近毋遠寧速毋遲。&rdo;
聽了半天才明白,原來是袁崇煥打毛文龍的小報告的,讓毛文龍向他靠攏。這個袁崇煥這個時候倒是知道和毛文龍互成牛角了,但什麼叫&l;師克在和&r;還真不理解,而後面的&l;為用不足令其自用&r;這話卻是實實在在的挑撥離間了,這不是明擺著說毛文毛擁兵自重嗎?於是說:&ldo;各位愛卿,誰給朕說說袁愛卿說的&l;師克在和聞不如見,&r;是什麼意思?&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