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廢土伏擊(第2/3 頁)
的持槍的玄甲騎士,衝鋒而來。這六騎,騎士手持的長槍並沒有藉著馬匹的前衝之勢,一槍刺入這些契丹武士的前胸。而是直接刺向契丹武士持刀手臂的肩頭部位。槍尖劃過肩頭,稍縱即逝不做任何停留。這出槍速度,快、準、狠。防禦陣型靠外側的六名契丹武士持刀手臂的肩頭之處濺起一層血霧。這六名持槍黑色玄甲騎士看都不回頭看一眼,繼續徑直向前衝鋒直奔一旁休息的萬雲龍而去。
第二排手持戰刀的騎士轉瞬即到,電光火石之間,手起刀落,六名肩頭被刺傷的契丹武士無法架刀格擋,瞬間六顆人頭飛起,脖頸之處血噴如柱。六名沒有了頭顱的契丹武士的身軀,直挺挺的向後倒下。
這六名持刀騎士衝過之後,沒有像之前的持槍騎士一樣,徑直衝向萬雲龍,而是衝過防禦陣型外側後,在十米左右的位置,調轉馬頭,準備第二次衝鋒。
還不等剩餘的這十名契丹武士回過神來,那第三排的六名彎弓搭箭的騎士,滿弓射出。六隻鵰翎箭,射向剩下的契丹武士其中六人的脖頸之處。
這些契丹武士本都是契丹武士中的精英武者。開始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八人中箭身亡。緊接著的長槍衝鋒又是出乎意料的旨在傷人,而不是直接利用騎兵對步兵壓倒性的優勢,衝陣而過時的一槍斃命。後繼的戰刀衝鋒卻是來了一輪對中槍傷者的收割。
這第四個回合的六支鵰翎箭雖然是滿弓勁射,但這些精英級別的契丹武士是在有防備,看得見的情況下又怎麼會被輕易射中擊殺。
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剩餘的十名契丹武士,其中被弓箭鎖定成為目標的六人施展身形,用刀格擋飛向自己的鵰翎箭。這六人中只有一人肩頭中箭,其他五人都是將飛向自己的箭矢用手中的鋼刀擊落。雖然這回合沒有人中箭身亡,但防禦陣型卻是被飛來的箭矢所打亂。
那六名射箭的玄甲騎士,也不管排射的結果如何,棄弓提槍直接衝殺過來,而先前的持刀騎士調轉馬頭也是再次和持槍的騎士一併衝殺過來。
馬助人勢,人借馬力。騎兵對步兵本就是壓倒性的優勢。更何況現在又是玄甲騎士的人數多於此時在馬下,只有手持鋼刀的契丹武士。形勢優劣一目瞭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玄甲騎士是披甲的騎兵。
在古代冷兵器的戰爭時期,兵卒有沒有戰甲,一個部隊的披甲率,直接關係到這支部隊戰鬥力的強弱。有戰甲在身,拼殺的時候,就可以做出很少甚至不用防禦的動作,從而專心的去攻擊眼前敵人的要害部位,無所顧忌。而沒有戰甲就要顧及攻擊動作出招後的防禦動作。在這戰場之上,你死我活的拼殺之時,沒有那百分百命中的致命一擊,做一切動作都要給自己留有餘地。刀光劍影之中,只有刀劈入身體砍在骨頭上發出的聲音和長槍刺入身體,拔出時血淋淋的場面。所有的攻防動作不僅要依靠武者自身的體能和平日訓練的功底。還要依靠陣型和這身上的甲冑。
這些契丹精英武者此時人數處於劣勢,又沒有馬匹,武器也是處於絕對的劣勢而且騎兵又是前後交叉衝鋒。這些契丹武士縱使是天妒英才的武者,在這樣陣型破碎等絕對劣勢的情況下,也只能是瞬間便被悉數刺殺或者斬殺,沒有任何掙扎的餘地。
在玄甲騎士的兩輪交叉衝鋒後,這剩餘的十名精英級契丹武士無一生還,悉數戰死。這些戰死的契丹武士,死的很悽慘,也很委屈。悽慘來自於死後肢體的殘缺不全,委屈來自於被伏擊,對方是有備而來,而且是埋伏很久,蓄謀很久。一切來的太突然,讓他們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察覺,就連線近玄武之境的萬雲龍都沒有察覺,只是感覺心神不寧而已。
那六名直接徑直挺槍衝向萬雲龍的玄甲騎士,六杆長槍,從六個不同方位刺向萬雲龍。
萬雲龍拔地而起,抽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