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大結局(31)(第2/3 頁)
片屬於一個叫“於海波”的人。
這些跡象顯示,和周小平、嚴靜宇相熟的兇手,似乎是為了劫財,才將他二人殺害。而周小平臨死前的舉動,似乎在暗示警方,兇手就是這個叫於海波的人。
警方在案發現場還發現了三個新鮮菸頭,將它們蒐集起來以後,連同周小平和嚴靜宇的DNA檢測樣本一同寄去了最高公安部門。
同時,“槍擊案”被發現後,在警方緊鑼密鼓的調查中,周小平和嚴靜宇的家屬雖然都對他們的社會關係一問三不知,並未就此提供有效資訊,但在他們二人和於海波的檔案中,警方卻有了新的發現:這三人曾屬於“獄友”關係。
嚴靜宇入獄的原因無需過多陳述,周小平、於海波入獄則分別是因為盜竊和故意傷人。
於海波腦子靈光,身體底子好,學起武術來又快又好,給教練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教練現在回憶起來還忍不住誇他有天賦。
按照於海波的成長速度,頂多再過兩三個月就能出師,參加拳擊比賽,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卻發生了意外,讓於海波的一生徹底斷送。
在一次常規的校內比武上,師兄故意挑釁於海波,惡語相向,於海波怒不可遏,二人隨即爆發矛盾。
習武之人,能動手就儘量不動嘴。
於海波只想給對方一個教訓,卻沒想到自己出手太重,一記重拳砸在對方頭部,不但把對方打進醫院,還讓對方腦部神經嚴重受創,成了一名“智障”。
於海波也沒想到自己的一拳之威會有這麼大,在看著天價醫藥費和診斷結果時,就徹底懵了。要他賠錢肯定是沒有的,就是因為家裡窮,他才會想要習武賺錢。
賠不起錢那就只能坐牢了。
教練在惋惜過後,無意間給警方提供了一條十分有價值的線索:於海波在武校期間,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也是學武的,但是在另一所武校,這人戴著個眼罩,是個“獨眼龍”,所以教練記憶猶新。
負責走訪調查的警員立即精神一振,拿出郝仁的照片,教練一看就十分肯定地表示:就是他。
種種線索資訊匯總後,胡志生立即對“槍擊案”得出新的結論:於海波很可能就是此案兇犯,不但如此,他還很可能就是“錳礦大劫案”的主犯,也就是郝義所說的“操哥”。因為於海波是“錳礦大劫案”5名嫌犯中,唯一一個和其他4名嫌犯有交集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存在糾整合立這一犯罪組織客觀條件的人。
而周小平極可能就是“錳礦大劫案”的第5名嫌犯。
於海波殺害周小平和嚴靜宇極可能不是為了劫財,而是為了滅口,滅口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三人之間是獄友關係,周小平和嚴靜宇二人見過於海波的臉,或者說他們對於海波的底線一清二楚,為了保全自己,於海波才會對二人痛下殺手。
錳礦被劫的現金有一百五十多萬,郝義分得的贓款有三十多萬。郝義把自己的贓款分別存放在三個寺廟的骨灰盒裡,警方按照他的交代,在將贓款一一取出來時,不得不感嘆郝義窩藏贓款的“奇思妙想”。當然,這是題外話。
重要的是,郝義交代,他們搶劫完錳礦後,就在車上分贓完畢,四個人對分得的贓款都很滿意,將車輛處理乾淨後就分道揚鑣,並不存在“分贓不均”的問題或隱患。
在那個年代,將近四十萬的現金,對於他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鉅款。如果於海波就是“錳礦大劫案”的主犯,他手裡有這樣一筆鉅款,肯定不會為了一枚戒指、一條項鍊和兩個錢包裡的一點小錢就殺人滅口。
所以,於海波殺害周小平和嚴靜宇,大機率就是為了保全自己。郝義在周小平和嚴靜宇被害前落網,很可能就是因為這一點驚動了於海波,讓他產生了將剩餘二人滅口的想法和行為。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