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1/5 頁)
“鐺…鐺…鐺……”
清晨,伴隨著持續不斷的鐘聲在大明各個城池響起,並直至暮色還未停止,許多人都猜到了一件事。
永昌二十五年九月十五日辰時三刻五分,永昌皇帝朱和垠卒於乾清宮,享年七十四歲。
他在位期間,國內外少有戰事,有人說他對外軟弱,但卻不可否認他的休養生息讓大明擁有了征戰世界的資本。
他即位之初,乾聖皇帝留下的國庫中存有四千餘萬兩紙幣,四千五百萬兩黃金,以及三億石常平倉糧。
到他大行時,大明國庫中存有紙幣一億七千餘萬兩,黃金六千四百餘萬兩,以及天下常平倉糧二十二億石,足夠大明百姓吃上兩年。
同時,在他執政期間,大明百姓人均肉蛋奶量突破了六十斤,人均擁有糧九百二十四斤,人均壽命從乾聖年間的五十二歲提高到六十二歲。
記載永昌年間民間富裕的書籍數不勝數,其中又以文學家張垚舜的《永昌見聞錄》》為其最。
張垚舜在書中用白話文記載:“我生於永昌元年……當時一片昇平景象,四方的百姓都很幸福一石米不到三百文錢,一斤魚才一二文錢,檳榔十顆兩文錢,一斤肉只要六文錢,一隻鴨子只要七文錢,一斗鹽三文錢,白般平易。”
“遊學時所見,便是土民也生活的很好,賦稅幾無,田中作物大多豐產,種地農戶哪個不是膀大腰圓?”
“便是鄉野的小學學子都喜好辭章,玩弄筆墨。”
“工商人士,三教九流都舒適自在,這是何等樂土。”
“便是偏遠的地區,不要說別的好處,只說柴米油鹽,雞鴨魚肉,諸般食用之類哪一件不賤?”
“假如數口之家每日大魚大肉,所費不過五六十文便算是極豐富了。”
“普通集鎮也不用擔心生活問題,賣些體力,一日也可得四十來文,過的十分快活。”
“到了晚些,一些饞人還要吃肉喝酒,大家小戶好不快活……”
除了文筆記錄,同期的許多畫家也將永昌年間的景象一一記下,彼時民間生活簡直讓萬國羨慕。
這樣的一位君王離世,民間百姓紛紛在家門掛上白布,門口焚燒紙錢來為其送行。
海內諸藩,無不親往京中,於靈前垂淚嘆息。
朱和垠的好,不僅僅體現在他對百姓上,更多也體現在了他對諸藩的寬容上。
在他執政的二十五年間,大明向外移民一千八百餘萬,極大充實了海外藩國的實力,將漢人足跡進一步擴大。
他開放天啟式步槍貿易,讓諸藩繼續保持著對外敵的壓制,諸藩百姓得以過上承平日子。
這樣的一位君王在停靈四十七天後被下葬於天壽山,而他所建造的陵寢也是較之諸位帝王十分便宜,僅有不到八十萬兩。
冬月初三,新帝朱怡鉉於陵上明樓在百官、諸藩的見證下為即將下葬的永昌皇帝上廟號高宗,諡號襄皇帝,全稱“明高宗襄皇帝”,其皇陵也被稱為“襄陵”。
事後,棺槨下葬,朱怡鉉帶百官及諸藩返回京城,於皇極殿上即位,並定明年年號為“鹹嘉”。
年號擬定後,朱怡鉉又在內閣及六部官員、五軍都督的見證下於太廟召開“諸藩朝會”。
朱怡鉉在會上說了一些寬慰人心的話,但諸藩眾王都能從“鹹嘉”的年號裡看出新帝的態度。
鹹旁為戈,看樣子,新帝是準備再起干戈了。
不過仔細想來,大明已經承平了二十多年,也是時候展現武功了。
不過,大明如果攻滅國家,那勢必需要移民充實地方。
如果大明需要移民,那諸藩就不要妄想接下來的日子會有太多移民進行遷移藩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