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第2/3 頁)
聽。還是在家等著孩子家人來找吧。可這一等就是一年。仍然沒有人找上門來,也無法搞清恆恆是從那來的。更不小得他爹孃是誰了。
這時,趙大嬸的小女兒巧巧出生了,全家人於是都開始圍著這個最小的巧巧轉。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這個莫名其妙出現的孩子在趙家漸漸的長大,恆恆也不在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崩話。也開始跟趙大叔家的兩個孩子一起叫爹孃。
村裡人也在新奇勁過去後,也都逐漸的不在提起和猜測這孩子是如何跑來的了。時間長了,似乎這娃子本就是趙大叔、趙大嬸生的。
聚寶村不說一貧如洗也差不多,村中人都是靠著山間的薄田過日子。農閒時去太平山中打些獵物賣到城裡去貼補下家用。所以村中並沒有識文斷字的人。村中生活雖然清貧卻也安樂祥和。
這一年鄰近的范家村,從城裡回來一位範銘信老先生。這位範老先生年輕時屢試不中後,就在城中的酒樓做起了賬房先生。年紀大了回家養老。閒來無事就教村裡的十二、三個孩子識字。兩個村字相距只有五六里的山路,兩個村子的孩子都互相竄來竄去的在一起玩。
在一次趙大恆領著小他三歲的巧巧妹妹去范家村玩的時候,看平時的玩伴在唸書。小哥倆羨慕的不得了。回來後在兩人的一陣撒嬌後。終於如願的也去唸書了。
作為學費的只是每月兩隻山雞或野兔。範老先生本也就不在呼什麼學費,只圖個熱鬧,同時看著他的小孫孫。這樣一來,聚寶村一共去了七、八個小孩去唸書。所以,這些八、九歲到十一、二的娃娃,就天天往鄰村跑去唸書。
範老先生是上午一個時辰,下午一個時辰的講書。通常都是老先生講一到二刻鐘,然後學生自己背書。中間休息。然後在講上一到二刻鐘,學生在背書。
老先生教得有些懶散。一是老先生上了年紀,有些力不從心;再者村民們也都不是很在意,自家的娃子在這到底能學到什麼。也都沒有奢望他們後輩,能靠這個出人頭第。
畢竟兩個村子加起來,百十年內識字的人,用兩隻手都能計算的過來。並且,這百年來最聰明的範老先生,不也沒有考取到什麼功名嗎。大家基本上都是把範老先生這,當作託兒所了。範老先生自然也不是很在意大家如何想。他在意的是消磨時間,還有就是看他的孫子。
無憂無慮的生活,過的飛快,轉眼就又過去了二、三年時光。趙大恆以經長到了十二歲,個子長得比同齡人略高一些。胖胖的,面板有些黑,那是農忙時幫父母在地裡幹活時曬的。
這一年風調雨順的,收成還算不錯,是少見的好年景,外加趙大叔領著趙大山、趙大風兩個新開墾了一塊地,打的糧食除了留夠口糧外,還賣了不少錢。足有二兩多。
加上前兩年的收成也不錯,以經能湊夠五兩了。趙大叔計劃今年將二兒子結婚時,借堂弟的五兩銀子還上。本來這事不想讓大恆和巧巧知道,因為一但知道後兩個孩子非要跟著去不可。
上次就因為沒有去上,兩個孩子就不高興了好一陣,大恆那時以經有十歲了,還好,只是嘴巴翹起來二天,而更小的巧巧卻因為沒去上。為此事卻鬧了好一陣。
無他,只是比起他們兩個哥哥來說,趙大叔、趙大嬸更加寵愛這兩個小的。這次同樣的,趙大叔只想一個人去。因為來回要上百里路。最近路上有時還有狼出沒。並不是十分的安全。
不過這次不帶兩人去是不可能了,因為,大恆的二嫂不小心說漏了嘴,結果,兩個人天天盯著趙大叔。為這事,以經推遲了兩天,又捨不得深說兩個孩子。最後只好妥協,答應帶兩個人去城裡見見世面。
早晨,三個人早早的起來,套上驢車,帶上乾糧等物,就出發了。路上兩個孩子興高采烈。不時的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