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因無子,秦惠文王的兒子便開始了王位爭奪戰。由於魏冉能力出眾,早在秦惠文王時期,就已經在秦國任職,只有他最有勢力,於是擁立姐姐羋八子的兒子王子嬴稷為王,嬴稷當時在燕國做人質,便讓燕國人迅速送他回國,如此讓嬴稷得以繼位成為秦昭襄王。昭襄王即位後,舅舅魏冉執掌大權,並任命為將軍,衛戍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公元前305年,平定“季君之亂”。
公元前300年,樗裡疾死去,秦國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趙國人樓緩來秦國任相,這對趙國顯然不利,於是趙國派仇液到秦國遊說,請求讓魏冉擔任秦相。仇液即將上路,他的門客宋公對仇液說:“假如秦王不聽從您的勸說,樓緩必定怨恨您。您不如對樓緩說‘請為您打算,我勸說秦王任用魏冉為相將會有所保留。’秦王見趙國使者請求任用魏冉並不急切,必感奇怪,將會不聽從您的勸說。您這麼說了,如果事情不成功,秦王乃用樓緩為相,您會得到樓緩的好感;如果事情成功了,秦王任用魏冉為相,那麼魏冉當然會感激您了。於是,仇液聽從了宋公的意見。秦國果然免掉了樓緩,魏冉做了丞相。
公元前293年,魏冉舉用白起為將軍,在伊闕斬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第二年,又奪取了楚國的宛、葉兩座城邑。此後,魏冉託病免職,秦王任用客卿壽燭為丞相。公元前291年,壽燭免職,又起用魏冉任丞相,於是賜封魏冉於穰地,後來又加封陶邑,稱為穰侯。
公元前287年,魏冉擔任秦國將領進攻魏國。魏國被迫獻出河東方圓四百里的土地。其後,又佔領了魏國的河內地區,奪取了大小城邑六十餘座。公元前288年,由魏冉操持,秦昭王自稱西帝,尊齊閔王為東帝。準備聯合五國攻趙,並三分趙國。當時訂立了共同伐趙的盟約,但秦國這一連橫策略沒有成功,被蘇秦的合縱破壞了。後取消了帝號仍舊稱王。公元前283年,魏冉再次免職。公元282年,第三次出任秦國丞相。公元前278年,魏冉派白起攻取了楚國的郢都,秦國設定了南郡。白起是穰侯所舉薦的將軍,兩人關係很好。當時,穰侯私家的豪富,超過了國君之家。公元前275年,穰侯任相國,帶兵進攻魏國,魏將芒卯戰敗而逃,進入北宅,隨即圍攻大梁。魏國大夫須賈勸說穰侯,於是停止攻梁,解圍而去。公元前274年,魏國背離了秦國,同齊國合縱交好。秦王派穰侯進攻魏國,斬敵四萬人,使魏將暴鳶戰敗而逃,取得了魏國的三個縣。穰侯又增加了封邑。
公元前273年,穰侯與白起、客卿胡陽再次攻打趙國、韓國和魏國,在華陽城下,大敗芒卯,斬敵十萬人,奪取了魏國的卷、蔡陽、長社,趙國的觀津。接著又把觀津還給了趙國,並且給趙國增加了兵力,讓它去攻打齊國。齊襄王懼怕被伐,就讓蘇代替齊國暗地裡送給穰侯一封信說:“我聽來往人們傳說‘秦國將要給趙國增援四萬士兵來攻打齊國’,我私下一定對我們國君說‘秦王精明而諳熟謀略,穰侯機智而精通軍事,一定不會這麼做’。為什麼這麼說呢?韓、趙、魏三國友好結盟,這是秦國的深仇大敵。它們三國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儘管有上百次的背棄,上百次的相騙,但都不算是背信棄義,一旦對外它們是互信不疑的。現在要戰敗齊國會使趙國強盛起來。趙國是秦國所仇視的大敵,顯然對秦國不利。這是第一點。秦國的謀臣策士們,一定會說‘打敗齊國,先削弱三晉和楚國的力量,然後再戰而勝之’。其實,齊國是個勢單力薄的疲憊之國,調集天下諸侯的兵力攻打齊國,就如同用千釣強弓去衝開潰爛的癰疽,齊國必亡無疑,怎麼能削弱三晉和楚國呢?這是第二點。秦國若出兵少,那麼三晉和楚國就不相信秦國;若出兵多,就會讓三晉和楚國擔憂將被秦國控制。齊國懼怕被伐,不會投靠秦國,而必定投靠三晉和楚國。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