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1/3 頁)
他們在坡陡路滑的險峻地段還特別做出標記,提醒後面的戰士注意:此地危險,要防止滑下山谷。看到這些標記,行進在後邊的戰士忍不住流出感激的淚水。
王樹聲一邊指揮大家披荊斬棘,一邊叮囑大家注意安全。哪裡有危險,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他響亮的聲音……夜幕降臨了。戰士們在山崖避風處搭起了小窩棚,為傷病員和體弱的同志御風抵寒。身體好一點的就露宿在山石旁、低窪處。
二一七團班長、共產黨員李志林,連續辛苦了一天。當他看到安置傷員的窩棚被風吹壞時,又趕忙拿起鐵鏟動手修補。
夜深了,肆虐的風雪像狂獅怒虎,吼叫嘶鳴,彷彿要把這個黑暗的世界徹底埋葬掉!
露宿在外的戰士實在凍得不行,就起來跳躍,運動取暖。北風的呼嘯聲和戰士們的&ldo;噢、噢!&rdo;聲交織成一片。
很多窩棚都被暴風摧毀了,而李志林修補的小窩棚居然還保留在風雪中。當戰士們去喊他時,他再也沒有迴音,再也沒有站起來了。
暴風雪吞噬了他年輕的生命,他用自己的青春熱血抵禦嚴寒的侵襲,為戰友們換來了冬夜的溫暖。
看著被凍僵的李志林,戰士們一個個泣不成聲,那些在他修補的窩棚中度過寒夜的傷病員更是悲淚泉湧。
戰士們掘開堅硬如鐵的凍土,掩埋好戰友的遺體,默默地向他告別……
王樹聲取下八角帽,恭敬地為死難的戰友默哀,心中暗暗地祝福道:安息吧!親愛的戰友!我們會永遠記住你。雖然革命征途漫漫,但我們一定會用勝利的訊息祭告你們!……
英勇的紅軍戰士頂風冒雪,踏險履難,終於翻過了被人稱為天塹的大巴山。紅軍面前頓時風雪散盡,又呈現出希望的曙光!
1932年12月18日,紅四方面軍恍如天降神兵,突然出現在川北的崇山峻嶺裡。
至此,紅四方面軍這支打不垮、拖不爛的革命隊伍在遠離根據地、缺乏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克服了山川險阻、氣候惡劣、物資匱乏等種種令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迭破重圍,屢挽危局,徹底粉碎了敵人妄圖全殲四方面軍主力的陰謀,儲存了革命的骨幹力量。他們走到哪裡就把革命種子播撒到哪裡。
在川北,他們再次點燃熊熊的革命烈火,準備建立新的川陝革命根據地。
第六章攀巴山涉蜀水赤流卷川軍1932年歲末。川東北。
王樹聲率部翻越巴山天險後,直趨兩河口。鎮上的百姓聞訊,敲鑼打鼓,夾道歡迎。很多百姓的家門口鋪滿了鞭炮的紙屑,滿街滿巷到處瀰漫著爆竹的煙味。戰士們那股高興勁就甭提了,大家互相擁抱,盡情歡笑:&ldo;我們到四川了!&rdo;
&ldo;打倒反動軍閥,解放四川人民!&rdo;
部隊在兩河口並沒有停留,一路疾進。走了一百多里地後,到達了泥溪場。方面軍總部在這裡確定了入川作戰計劃,兵分三路:十師向通江城東北的洪口前進,向東發展;七十三師經平溪坎向南江發展;總部率十一、十二兩師直逼通江城。
這樣,解放川北的戰鬥打響了。
紅軍在這時進軍川北,可謂&ldo;天時、地利、人和&rdo;三者皆備。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從地利上看,川北地區幅員遼闊,巴山支脈縱貫全境。特別是它的北部、更是山勢逶迤、疊嶂重巒。大通江兩岸,聳立著連綿不斷的懸崖峭壁,很多二三千米的高山上都有寨子,易守難攻。在這麼廣闊、險峻的地方建立根據地,迴旋餘地大,又可憑險固守。放眼四川全境,地理位置更是非常重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