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替聖人傳話(第2/2 頁)
了,忍不住脫口問道。
“他說世間草木種類不下四十萬種,我天朝雖地大物博,也只有幾萬種,更多能治病救人的藥草卻是散落在世界各處。
另外,就算幾萬種草木,要對其歷史、形態到功能、方劑等進行整理和驗證,是何其浩大的工程,但憑李瀕湖與其幾個門生,如何能夠完成?
不僅如此,萬物多變,草木也不例外,李瀕湖注重辨藥、識藥,但是卻不育藥。
假如一味藥草,功效如何神奇,療效如何顯著,可如果變性或滅絕了,記錄又有何意義?”
汪修齊搜腸刮肚,憑藉對後世的記憶,編出了一堆的理由。
李時珍聽著聽著,卻是沉默了,他思緒良久,才開口問道:
“聖人可有提出解決之道?”
聽到這話,汪修齊長呼一口氣,心裡暗想,這大宗師級別的人物,真不好忽悠啊。
“哦,王聖人倒是有說,也不知對不對。”他故作矜持,看向李時珍。
“你說。”李神醫此時目光炯炯,身子微微前傾,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汪修齊撓了撓頭,想了一會兒才說:
“王聖人說,要修成如此巨著,必需集天下之力不可。
而且書中內容,不僅僅要記錄其形狀特徵、藥性、藥方,療效,還要明其藥理,弄清藥理才能觸類旁通,做到一理通百理融。
最後還說,藥草培植之學要和應用之學齊頭並進,這樣才不會出現有方無藥的尷尬。”
“聖人果然是聖人,有理,有理啊!”李時珍忍不住拍著桌案,出聲叫好,可轉念一想,又有些沮喪:
“話雖有理,可如何集天下之力呢?我已離開太醫院,一無官職,二不積財,難啊!”
汪修齊眼睛一亮,他要的就是李時珍的這句話,很多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要在對方心裡埋下種子,日後就好辦多了。
“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王聖人託夢讓學生帶話,無非是想提醒先生罷了,不必過於較真。”汪修齊面帶笑容,春風和煦地安慰道。
李時珍搖頭苦笑,感嘆道:
“世間之事,知易行難。我也知道要著此書,工程浩大,非聚天下財力不可,但老夫醉心醫道,只會治病救人,這聚財交友之道非我所長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