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這個歷史名人不太熟(第1/2 頁)
又過了一個月,期間,高翰文又不得不去參加了一次文會。
那次文會實在推脫不得,因為其發起人是杭州城的儒學正與衛儒學正兩人聯合發起的。
這兩老頭子發起這個目的也很簡單,當他們看到救災成功不可避免,於是乎發起了文會募捐。整場活動基本乏善可陳,對這些搖頭晃腦的讀書人,實在欣賞不來。
好不容易,忍者沒睡著才捱到快結束,才發現,三百名杭州城名仕,總共就募捐了500兩,其中一百兩還是一個人捐助的。
誒,那個第一名呢?
高翰文字來想做做樣子去感謝下頭幾名,突然發現找不到第一名了。
這個名字也不是本地士子啊。這屬於外地人看不過去都捐的比本地多了。
稍微覺得可以拿來做文章的高翰文仔細看來下名字,發現這人吧,既熟悉又不熟悉。
宋應昌
記憶中熟悉的是宋應星和宋應昇了。不會是一家三兄弟,這個不出名吧?
如果有機會能見到那兩個歷史名人,就不能利用這個宋應昌了。拿人當槍使會得罪人的。
一打聽才發現,這人進來捐完銀子就走了。是準備明年進京會試,途徑浙江來遊學的。
高翰文拜託了兩位學正打聽一下,就走了。
因為跟著兩老頭說啥具體的或者長遠的都是白搭。
---------------------------------------
好在第二天就得到訊息,約好私下見面。
高翰文字來還有些擔心,因為好些讀書人自詡清流,一聽嚴黨,拔腿就跑路了,怎麼可能來相見。
見面地點就在小蓮茶莊。
馮掌櫃給騰了一個二樓包廂。
見面寒暄,高翰文才發現,自己這個嚴黨再真正的清流面前,印象還是不錯的。
雖然打破腦袋也沒想起來,這人歷史上是否有名,但還是先聊點公共話題熟絡一下關係。
這宋應昌果然是最好奇“以租代買”的策略如何想出來的,以及未來如何堅持這一問題。
高翰文假假的謙虛了下,講了自己的謀劃。至於未來如何堅持主要還是看得利情況了。
“如果未來絲綢得利,那現在2兩一畝的地租其實是非常低的。到時士紳肯定不願意漲價,等農民安頓下來,過不了兩三年這矛盾就得顯現出來”宋應昌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之前是讓他們每五年自行協商調整一次租金的。”高翰文說完還把隨身帶的海瑞搞出來的農民土地集體出租的契約拿了出來。
很明顯,這高大人是做了功課的。自己一個沒啥身份與能耐舉人值得對方如此籌備嗎?
有些疑惑的宋應昌看完後,還是有些不理解。
農民搞集體就能對抗士紳了?
大有一副真的嗎,我不信的感覺。
“還有織造局呢,到時只讓織造局抬價就行了”高翰文又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織造局會同意?”宋應昌更加不信了。
“加價能擴產,只要擴產帶來的好處大於加價的成本就行。到時,除非幾家能聯合,否則不是哪個士紳想壓價就能壓價的”高翰文進一步解釋了一下。
如醍醐灌頂的宋應昌又給高翰文吹了一通彩虹屁。
吃完了茶點就到了正餐環節。
宋應昌有些遺憾的神情,問道:
“既然高知府如此才情,當初何必委身於嚴黨呢?”
看得出來,宋應昌還是有些隔閡,另外嚴黨這20年來確實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嚴黨也好,清流也好,關鍵是要有人做事,才能為民謀福。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