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解析魔法(第1/2 頁)
施法者每天可以由魔網中獲取的法術位數量是相當有限的,具體數量由施法職業等級和施法所需的精神屬性——對法師而言是“智力”,對牧師而言是“感知”,對術士和吟遊詩人而言則是“魅力”——聯合決定。
但是有一個特殊的例外,就是0環法術。0環法術位的魔力能級實在太低,施法者理論上可以從魔網中抽取無限多個0環法術位。當然,事實上並沒那麼輕鬆,畢竟施法是一項相當繁重的腦力勞動,即便連續施放0環戲法也要消耗很多精力,時間一長就會累得難以保持專注力,施法成功率也將隨之急劇下降。
有了“法術位”,施法者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運用這種純粹的魔法能量具體做些什麼。好比燃燒煤炭獲得的熱能,可以用來取暖,可以用來照明,還可以用來燒飯——能量本身是沒有效用的,效用來自能量使用者的創造力和執行力。魔法能量也是同樣的道理,所有同一個環數的法術位蘊含的能量都一樣,但是將之與不同的法術構型相結合就能轉化成效用大相徑庭的法術。比如喬安當前掌握的“法師之手”和“內視術”,都屬於0環戲法,但是功能完全不同,區別就在於兩者的結構不同。
學習一個新法術,首先要確定自己擁有對應的法術位,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拆解和分析該法術的構型,將其結構梳理清晰,運作規律瞭然於心,才算是熟練掌握了這個法術。
絕大多數法術的結構都可以劃分為三類要素:種子、規則和素材。
“種子”是確定法術特徵的基本模組,通常由若干或長或短的字串構成,比如“法師之手”的“種子”就是“力場”和“遙控”。
“規則”這一要素涵蓋的範疇更廣泛,包括施法方式,作用範圍,豁免難度等等,相當於一種程式化的“語法”或者“演算法”。
施法規則並非不可改動,只不過改動規則往往意味著需要呼叫更高的魔力能級,為此不得不搭配更高環數的法術位。改動施法規則的技巧多不勝數,統稱為“超魔”。比如運用“法術默發”這一超魔技巧搭配“法師之手”,即可免除唸誦咒語這一環節,代價是提升一個法術等級——至少需要使用1環法術位才能默發0環“法師之手”。
法術結構的最後一個要素是“施法素材”。有些法術必須搭配特定的素材或者儀器才能成功施展出來,而這類法術的效用也與素材息息相關,倘若改動施法素材,要麼會導致施法失敗,要麼會改變法術的功能。
比如2環“蛛網術”,需要一點兒蜘蛛絲作為施法素材,施法成功後會創造出一大片黏稠堅韌的蛛網,覆蓋施法者指定的空間,或者將特定的目標糾纏起來。如果在施法過程中改變素材,比如將蜘蛛絲替換成一個蠶繭,那麼法術本該創造出來的“蛛網”就會變成一大塊生絲紡成的綢緞,這個法術就不再是“蛛網術”,稱之為“紡織術”更恰當。
當初喬安在書上看到“蛛網術”變異成“紡織術”的描述時,曾經突發奇想:既然“紡織術”能夠用少量蠶絲創造出大片綢緞,豈不是一條發財致富的捷徑?
隨著對魔法知識的瞭解加深,後來他不得不放棄這個天真的想法。因為法術創造出來的蛛網也罷,綢緞也罷,都無法長久儲存,待到魔力耗盡,這些魔法造物就會自動消失。“紡織術”並不能使正直誠實的施法者一夜暴富,倒是為行騙欺詐者開啟了一扇方便之門。
根據構成法術的三要素逐步進行解析,這是瓦雷斯世界大多數法師都在使用的基礎方法。這種奧術解析法看似簡單,其實每一個環節都包含著無數細節,越是深入探索就越複雜。歸根結底,人類是從精靈那裡學到魔法的奧秘,現有的法術咒文大多還是用精靈語——也被稱為“昆雅語”——寫成,為了充分理解法術的運作規律,喬安在解析法術結構的同時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