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MBTI十六型人格與職業選擇(第1/2 頁)
馬依諾測完bti問卷之後,發現原來自己是fj,對應的解語是“倡導型”人格,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
“這些字母是什麼意思啊?”李然答完題,看到自己的測試結果是esfj,不解地問。
馬依諾探過頭來看到她的性格屬性,說,“好準啊!你這四個字母對應的分別是外向、感覺、思考、判斷,說明你是‘執政官’型人格,最適合需要與別人協調的工作,有著出色的調停能力,是優秀的仲裁員。適合在教育、諮詢、營銷、文書領域工作。表格上說珊莎·史塔克也是這個性格,珊莎·史塔克是誰?”
“《權力的遊戲》裡二丫她姐啊!是有點像哈!”元元眯縫著眼睛偷瞄著李然的表情,看李然有沒有衝過來拍自己的苗頭。李然並不知道“權遊迷”對珊莎·史塔克的暱稱是“三傻”,元元也算是躲過了一劫。
“我的呢?我是isfj。”婕寧也想知道自己的結果代表什麼意思。
“婕寧,你測出來的是‘守護者’型人格,友好,體貼,善良,適合的職業有人事管理員、律師助手、工廠主管、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專案經理,真的挺適合你啊!不過我們婕寧肯定是要當法官的,才不做律師助手呢,哈哈,福爾摩斯里的華生就是這個性格呀!元芳,你怎麼看?”提到華生,馬依諾迅速想起來了狄仁傑裡的元芳。
“我呢?我呢?我是enfp。”元元急著知道自己的解語。
“‘競選者’型人格,創新,獨立,自由,熱情,魅力,這不就是元元本元嘛!適合做職業規劃師、編輯、藝術指導、時裝設計師、娛樂業人士、法律調解人、心理諮詢師和顧問。同型別人格者是威爾·史密斯和切格瓦拉呀!”馬依諾看到自己喜歡的威爾·史密斯的名字,聲調都高了八度。
“可是家裡讓我去船廠工作。”元元是真的不喜歡這個安排,但又不好說不願意,更沒有底氣說自己一定就能闖出比家裡安排得更好的前程。
“你那叫船廠啊?你那叫上市公司!產品是國之重器!”李然理解她的躊躇,但也挺羨慕她早早被安頓了這麼好的歸宿。被李然這麼一吵嚷,元元也覺得還是要往好處看,不該彆彆扭扭地糾結。
“諾兒,這個測出來什麼樣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職業,是不是特別準?”婕寧公務員筆試過關,馬上就要去高階法院面試,看到自己的性格似乎與崗位並不匹配,有些擔心。
“這個bti測人格型別肯定是很準的,但並不是說一定要用人格型別是否匹配去限定職業規劃。有的五百強企業,也給自己的在職員工做這種分析,肯定不可能發現了匹配度低的性格就開除勸退吧,哈哈。
“它是用來診斷人在哪個領域發展更符合自己的本性,更得心應手,而不是用來阻礙人進入某個領域的。打個比方,左利手的人,同樣也能寫出一手好看的右手字,甚至能比右利手的人寫得還要好。心理測試工具是用來發展人的,讓人知道自己的優勢和短板,發揮優勢,正視短板,而不是用來限定人的。”
馬依諾繼續解釋道。
“bti是邁爾斯母女倆共同制定的,她們用幾十年去觀察人,把人的性格按照在四個維度上的不同偏好排列組合分成了16類。”
說著,在電腦上調出圖表給婕寧看,李然和元元也拿出研究塔羅牌的認真精神,湊過來一起看錶格:
“第一個維度:注意力方向和能量來源是e外向型(extravert)還是i內向型(trovert);
第二個維度:認知和蒐集資訊的方式是s感覺型(sensg)還是n直覺型(tuition);
第三個維度:做決定和得出結論的方法是t思考型(thkg)還是f情感型(feelg);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