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5 頁)
不知道換個招式,命令各路軍隊仍按原定計劃行動。
正是“上帝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西路軍的主將杜松同志就是那個瘋狂了的杯具因子,為了搶功勞,杜松同志鞭策著三萬敢死隊在這寒冷的冬天急匆匆的往赫圖阿拉走,硬是比其他三路人馬快了好多天的行程。不知道底細的人,都該懷疑杜松同志就是努爾哈赤派去明朝的臥底了,老努想什麼他就做什麼,真是太善解人意了……
三月初一,黃昏,杜松一路狂奔到了渾河,這位好同志沒有停駐休整軍隊,就在這冰寒刺骨的夜裡涉渡渾河。他渾然不知早有大隊人馬埋伏在周圍,就等著半渡而擊。
他該感謝渾河長的很厚道,沒有寬到能完全葬送他三萬手下的地步,在犧牲了四五千人之後,他還是成功度過了渾河。
杜松同志沒有因為去河裡浸了浸冷水而變得冷靜些,相反,昏招迭出。
如果他就跟剛來時那樣不管不顧的直奔赫圖阿拉而去,就算打不過老努的六萬大軍,自己壯烈了,至少能讓努爾哈赤傷點筋骨,為後續部隊創造下機會。但他沒有,他害怕了,他希望能在附近打下一座小城,然後固守待援。
於是分兵為二:一部帶著火器輜重留駐在薩爾滸山,自己率兵一部進攻正在修築中的界凡城(位於薩爾滸山東北)。
四大貝勒動作很快,不一會就銜尾追擊到了界凡城下,正商議以四旗兵力上去狠揍杜松同志,努爾哈赤趕到了界凡。他改變了已經商定的部署方案,留下代善、皇太極阻擊杜松一部,自己帶著大部隊進攻在薩爾滸的輜重部隊。他料定了有人拖著,杜松是拿不下界凡的,而輜重被奪的軍隊十有八九是不幸的。
戰事進行得很順利,搶完輜重回來,老努率兵與界凡城中的兵丁、築城役夫裡應外合,全殲了杜松帶來的三萬軍隊。
接下來的五天時間,努爾哈赤很輕鬆的收拾了以馬林、劉謙為首的北、東兩路人馬。在對付劉謙的時候,還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騙局,穿著杜松那搞來的馬甲,偽裝友軍把人騙到了埋伏圈裡。
坐鎮瀋陽的楊鎬大人聽說三路大軍都死乾淨了,下令讓因為那走的慢而還沒遇難的南路大軍打道回府,南路軍收到這個訊息後,爭相奔逃,被踩死踩傷者逾千人。
……
明軍的失敗,敗的很迅速,這是因為大明朝廷腐朽到了骨子裡,是明軍的無能,但也不得不承認老努同學也真非等閒之輩,一場大戰下來把名將風範表現的淋漓盡致。
除了遊牧民族慣常的勇猛,他腦子也挺好使的。善於用間、行詐,懂得掌握軍情,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他對明軍情況的判斷明瞭準確,制定的集中兵力各個破敵的作戰方針正確無誤,能夠根據戰場情況變化,適時調整兵力,善於發揮騎兵快速機動的優勢,始終將主要兵力集中使用於一個主要方向上,使每次作戰都形成了區域性的優勢,彌補了兵力的不足,達到了出敵不意的效果。
薩爾滸之役,後金軍在5天內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馬匹、軍器、戰車和其他軍用物資。此次勝利,使後金政權得以鞏固,並奪取了整個遼東戰場的主動權。
新的局面(一)
出乎人們的預料,漫天的戰爭陰雲在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裡迅速散去,呆在赫圖阿拉的女人們在收到訊息的第一時間裡打扮得花枝亂顫,出城去給英雄們接風,準備用自己的溫柔安慰男人們在戰爭中疲憊的身心。
迎出城去的人裡也有渴望瞻仰英雄們風采的小屁孩,包括我可愛的多鐸小弟弟,至於都活了兩輩子的我就不想去湊這個熱鬧了。
……
“不拉不拉,不拉不拉……”
看著多鐸小朋友繪聲繪色的給咱這沒去給英雄接風的落後人士普及老牛糞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