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迎難而上(第1/3 頁)
李學針走後的第二天,曾華主持召開了黨政班子成員會。
鄧雪松因柏城鎮今年烤煙種植面積達到了一萬一千三百畝,立下了汗馬功勞,經曾華提議,大家一致同意其固定列席黨委會。
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如何清退不合格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劉善開場明義說:“各位領導,請認真仔細看看各自桌上的資料。我先簡單介紹情況,經各駐村幹部一個月的認真排查,全面摸清了各村真正貧困戶數的底子,不符合貧困戶標準但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應清退名單。”
“全鎮去年底上報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893戶,3126人,不符合省定貧困戶標準,需清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325戶,1306人,佔比分別為37%和42%。符合省定貧困戶標準,需納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為364戶,1310人。”
“不符合易地扶貧標準的共有313戶,1251人,符合易地扶貧標準的貧困戶共有246戶,895人。”
“不符合省定貧困戶標準的假貧困戶清不清?怎麼清?符合省定貧困戶標準的真正貧困戶進不進?怎麼進?不符合易地扶貧標準的群眾(含貧困戶),但又分配了的扶貧安置房的退不退,怎麼退?請各位領導發表意見。”
章小飛率先發言:“我個人認為,解決問題,必須先弄清問題的原委。我鎮貧困戶資料出現如此混亂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一、2015年前,國家未出臺具體的扶貧優惠政策,各級政府和各單位實際上都不重視扶貧工作,扶貧就是走過場。二、2014年末,鎮政府根據縣扶貧移民局下達的、省級貧困縣的貧困人口發生率不能低於2%的標準,要求各村依此標準統計貧困戶和貧困人口資料。但由於認識混亂,鎮、村幹部敷衍了事,完全未按省定貧困戶認定標準確認貧困戶,基本上是拉郎配,很多群眾都不知道自己何時成了貧困戶。”
“三、國家從2015年開始,陸續出臺了扶貧的優惠政策,吃、住、行、醫、用都全面涉及,尤其是易地扶貧政策,貧困戶每人交5千塊錢就能分配到25平米、佔天佔地的安置房,群眾從不想當到爭當貧困戶。”
“全縣各鄉鎮、街道普遍都是如此,沒有例外。有的鄉鎮此類問題比我鎮更突出。”
“大家都深知清退不符合標準的貧困戶的難度,特別是要讓那些已交易地搬遷購房款的群眾退房,猶如殺人父母,刨人祖墳。他們會和我們拼命的。”
“全縣從上到下都拿著省、市清退不合格貧困戶的檔案觀望徘徊,按兵不動。”
“因此,我建議,我們應隨波逐流,靜觀其變,按常規行事。縣委政府下毛毛雨,不強力推進,我們紋絲不動;縣委政府態度堅決,我們瞻前顧後,邊動邊看;兄弟鄉鎮大動,我們中動,他們中動,我們小動。總之就是‘四不’:不當出頭鳥,不做出木椽子,不招惹是非,不惹火燒身。”
樂名宣接上話語:“縣委、縣政府現在也是遲疑不決,麻桿打狼兩頭怕,所以至今還是吹風喊口號,沒有絲毫動靜,至於什麼時候動,動靜有多大,誰也不得而知。”
“根據過往經驗,我縣的清退動作必然是雷聲大雨點小,和風細雨。”
“如果我鎮率先清除不合格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清退不合理分配的安置房,讓群眾把吃進去的東西給吐出來,得罪的群眾可不僅止2600多人,還有其背後的縣、鄉鎮、村幹部,及各方勢力。”
“這樣一來,我鎮勢必處於風口浪尖,成為各方勢力搏弈的角鬥場,勢必造成大批群眾上訪。這種費力不討好,狐狸沒抓著,反惹一身騷的事搞不得。”
兩人的話在情在理,讓人無法反駁。大家一陣沉默,各自想著心事。曾華默不作聲,閉目沉思,靜靜聽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