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坦誠相見(第1/2 頁)
十點半,劉真來了。曾華給他泡了杯熱茶,然後坐在辦公桌前的椅子上。劉真雙手接過茶,放在茶几上,側身斜坐在沙發上。兩人一聲不吭,靜靜地對視。
曾華的眸子深邃堅定,自信、嚴厚、期許。劉真的目光則凌亂混沌,自責、躲閃、期盼。
一分多鐘後,劉真終於堅持不住了,敗下陣來,低下了頭。
曾華目光如炬,感情充沛,抑揚頓挫說:“劉真,中共黨員,現年23歲,城關鎮三小教導處主任。1996年6月,寧山縣發生五十年未遇的特大洪災,河堤被沖垮,大型山塘坍塌,成千上萬畝良田被淹。不少來不及撤退的群眾被困在屋頂和山頭,衣食緊缺。”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關鍵時刻,劉真挺身而出,自發組織親戚、朋友,同學、同鄉和本校老師等五十多人,成立抗洪搶險服務隊。他掏盡家底5萬元,多方籌集資金20多萬元,帶領搶險服務隊奔赴險情最嚴重的災區,免費為抗洪搶險隊伍和受災村民提供飯菜、熱湯熱水,連續七天不眠不宿,最後暈倒在救災路上。”
“劉真被縣委、縣政府授予三等功,被評為1996年感動寧山的新聞人物。”
曾華歪著頭問:“劉書記,還記得當年寧山縣電視臺電視專欄《寧山風流》中你先進事蹟的解說詞嗎?”
劉真茫然說:“多少還有點印象,大部分記不得了。”
曾華繼續說:“同年9月,你被寧山縣委任命為楠市鄉副鄉長,一年後入黨,先後任鎮宣傳委員、組織委員、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五年前調任柏城鎮黨委副書記。”
劉真頗感吃驚,鼻子禁不住一酸,眼眶開始溫潤,聲音微顫:“曾書記,你怎麼知道這些陳年往事?”
“是啊,你把過去的很多東西都忘記一乾二淨了,就差沒忘記自己姓甚名誰了,”曾華不置可否,耐人尋味說,“但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我何止知道這點,還知道你柏城鎮僅二年時,也榮獲了群眾贈送給你響噹噹的‘雅號’。”
劉真心中一凜,臉皮抽動,心存僥倖:“什麼‘雅號’?”
“劉真,‘不倒翁’,”曾華緊盯著劉真躲閃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的眼睛告訴我,你是明知故問,對嗎?”
劉真不敢迎視曾華犀利的眼光,臉上顯現濃濃的酸楚,老實承認:“對。”
曾華把犀利的目光收回,面色柔和,輕聲問道:“知道群眾為什麼背後叫你‘不倒翁’嗎?”
“知道。”劉真臉色緋紅,低著頭,眼睛直瞪地上。
曾華饒有興致說:“說說看。”
劉真心情複雜矛盾,感到自己在曾華面前就是個透明人,與其遮遮掩掩,欲蓋彌彰,不如自己亮醜,反倒輕鬆自在。他橫下心來,毫不掩飾說:“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左搖右擺,保留底牌。”
“對人凡事讓三分,不爭不吵,因此左右逢源。柏城鎮過往三屆書記,對我尊重有加,無不倚重。”
曾華雙手環抱胸前,似笑非笑看著劉真:“僅僅如此嗎?”
劉真不敢抬頭,羞愧不已,聲音突然沙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大事向上推,小事往下攤。受氣肚裡吞,表面裝彌勒。滾珠加黃油,神仙奈我何。”
曾華啞然失笑道:“是你自己總結的,還是群眾編排的?”
劉真緩緩抬起頭,眼睛主動望著曾華,臉上有無盡的羞愧和悔恨:“小部分是我自己總結的,大部分是群眾的評價,我合二為一。”
曾華扭轉座椅,臉色複雜,目視前方,不盡感慨道:“在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裡,你變成了一個無是無非的滑頭,群眾嘲諷鄙夷的‘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