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朝野僉載》卷3的記載或者可為旁證:&ldo;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皆有胡祆神廟。每歲商胡祈福,烹豬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酹神之後,募一胡為祆主,看者施錢並與之。其祆主取一橫刀,利同霜雪,吹毛不過,以刀刺腹,刃出於背,仍亂擾腸肚流血。食頃,噴水呪之,平復如故。此蓋西域之幻法也。&rdo;
祆教下神的法事活動,到宋代又被稱為&ldo;七聖刀&rdo;或&ldo;七聖法&rdo;,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時東京每年清明節的遊樂活動中,諸軍向皇帝上演的百戲中,就有此節目。
―――――引自雷聞《割耳剺面與刺心剖腹‐‐從敦煌158窟北壁涅槃變王子舉哀圖說起》
=
《廣陵散》:
又名《廣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現。其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絡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
九霄環佩:
中國傳世名琴,唐代製作。這張琴聲音溫勁松透,純粹完美,形制極渾厚古樸,自清末以來即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視為&ldo;鼎鼎唐物&rdo;和&ldo;仙品&rdo;。因為它在傳世唐琴中最為獨特,最為古老,聲音更是完美盡善,所以成為舉國知名的瑰寶。
=
阿柴虜的由來:
阿柴是吐谷渾歷代國王中其中影響很大的一位,他是吐谷渾國的第九代王(公元418年繼位)。為了對付強大的西秦,阿柴主動與南朝的劉宋政權取得聯絡。由於各種原因,阿柴沒能親自&ldo;拜受&rdo;封職就去世了,但他所開創的聯宋抗秦、同時又結好周鄰諸國的策略為吐谷渾的強盛起了很好作用。南朝的劉宋從此也稱吐谷渾為&ldo;阿柴虜&rdo;。吐蕃人則直接稱吐谷渾人為&ldo;阿柴&rdo;,可見其影響是很大。
西北諸族一般稱吐谷渾為阿柴虜,或野虜。
=
有關西域種植棉花問題: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新疆吐魯番就已有棉花種植,學術界普遍認為敦煌也應有棉花種植。最新研究表明,棉花並沒有透過西域再經河西走廊進入內地。宋元之際在陝右種植的棉花,是其他的棉種,可能是從南方傳入的。
―――――引自劉進寶:《唐五代敦煌棉花種植研究一一兼論棉花從西域傳人內地的問題》
=
&ldo;龜茲錦&rdo;歷史輝煌:
考古學家沙比提在《從考古發掘材料看新疆古代棉花的種植和紡織》一文中講到,西域最遲在南北朝時期,即距今1500年前已經開始種棉花。龜茲地區也普遍種植棉花,並掌握了棉紡織技術。正因為有著悠久的種棉歷史,才為傳統土布紡織和印花土布工藝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北朝時期的&ldo;龜茲錦&rdo;和宋朝的&ldo;花蕊布&rdo;不僅出產量大,價格昂貴,還充當過貨幣職能作用。
據瞭解,考古學家曾經在一份吐魯番出土的以&ldo;龜茲錦&rdo;買奴婢的文書中證實,南北朝時期,龜茲錦已經成為西域有名的產品,遠銷高昌國,而且還能充當貨幣,3張半龜茲錦就可以換一個奴婢,可見其價格昂貴。到了唐代,龜茲棉紡織業已經非常發達。
=
棉花在西漢時才傳入我國,途徑有兩條,一是非洲綿傳到了新疆,也就是西域諸國,到南北朝時,在西域棉花種植已經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