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1/2 頁)
科舉一共三場,第一場經義,第二場表判,第三場策論,八股文不是文章內容,是一種文體而已,就像現在作文要求議論文那樣,八股本身是古代文體中難度最高的,一般八股寫得好寫詩詞是沒問題的。
孟春堂看著首題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這道題倒是不難,他低眉沉思片刻後開始提筆寫下: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一張紙寫完後,孟春堂也答得七七八八了,接著看第二題。
次題為:「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他自有自己的回答,對曰:「君子與人平和相處而又不喪失自己的原則立場,這才是真正的強啊!君子恪守中庸之道而無偏無倚,這才是真正的強啊!國家政治清明,不因挫折而改變自己的志向,這才是真正的強啊!國家政局混亂,社會動盪不安,至死也不改變自己的道德節操,這才是真正的強啊!」
三題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此題出自《周易》,深層含義便是在神農氏時期已經出現了物與物之間的交換現象。人們開闢集市,以物換物,互通有無,從事一些簡單的交換活動,而這考官要考得必定是其以物換物的作用。
第一場考完後就是表判史論五篇,孟春堂沒有停歇,一鼓作氣繼續做題:
「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於,其說未嘗不效論」;
「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
「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
他開始審題,第一題藩鎮,第二題平戎,第三題舉賢,第四題變法,第五題以夷制夷,還真是理論聯絡實際,就是最後一題不太吉利,有亡國之兆。
最後一個難關就是策論,也是學子們最重視的一項。
策論便是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特點是以論點作為寫作的中心。
分條析理,解紛排難,於立談之間樹聲望,一事一議,一篇文章只表達一個觀點,簡潔而有力,犀利而練達。
孟春堂蘸了蘸硯臺,提筆寫下:「天下之勢,譬如一身。王公貴人所以養其身者,豈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至於農夫小民,終歲勤苦,而未嘗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風雨、霜露、寒暑之變,此疾之所由生也……」
心中清明,文思如泉湧,一口氣寫完所有的想說的話,他的手早已酸的沒有知覺,抬頭一看,這才發現原來天已經黑了。
腹中空空,孟春堂找出夫子給準備的乾糧配著一壺清水食用。
他這才有功夫去看其他號舍的考生,不過因為視野狹窄,他也看不著幾個,不過光那幾個就給了他莫大的驚訝。
自古以來的作弊套路歸根結底就是三板斧——賄買、夾帶、替考。
孟春堂就眼睜睜地看著他對面考舍的男子從身上脫下來一件衣服,再脫下一件坎肩兒,把坎肩兒的面翻過來,他眼神兒好,只見上面左邊寫著《大學》,右邊寫著《中庸》,前面寫著《論語》,後面寫著《孟子》。
孟春堂驚嘆出聲,這裝備挺全啊!不過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精妙,那上面的字皆非常小,普通的毛筆肯定是寫不了的,他猜應是用鼠須寫的。
孟春堂一天就把要考三天的內容都寫完了,剩下的兩天只得無所事事地坐著發呆,要麼就是看對面考舍的書生從鞋底掏出一本指甲蓋大小的書來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