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烽煙未息戎馬動(節24)(第1/2 頁)
遂城南四十里是為保州治所保寨縣,也就是說此地就是保州州府所在。
穿過燕南長城之後,就進入保州地界,事實上,遂城也歸屬於保州治下,只不過從太祖朝開始,遂城一直在與遼戰爭的最前線,其地位愈來愈高,從一個小小的縣城,到如今單獨設定一軍,即為廣信軍。
從大宋的行政劃分來說,州、府、軍、監屬於同一級,因此,楊六郎的緣邊都巡檢司節制三關,並不包括保州。
而傅潛的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實際上也沒有包括保州。這就是大宋的傳統技能,前線武將不能一家獨大,必須分而治之。
也就是佘太君異軍突起,在太宗朝以特旨短暫的節制過河北和河東諸將。
保州知州乃是楊嗣,今年六十有四,瀛洲人士,太祖朝的時候就已經于禁軍為將。
如果這些經歷在大宋不足為奇的話,那麼他的另一個身份就讓他廣為人知。
楊嗣的族兄名叫楊信,如果楊信這個名字不熟悉的話,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楊袞,楊袞有一個兒子叫做楊業。因此,從輩分來說,楊業要叫他族叔。
不過他們早在前朝已經分家,楊業這一支在麟州,而楊嗣這一支則是在瀛洲。
在佘太君千里救夫之前,楊嗣一家混的還不如楊業,兩家也沒什麼來往。直到佘太君得廢立遺詔之後,楊嗣才借勢而起,以六十餘高齡任保州知州,為楊六郎守護後路。
時間回到遂城大戰爆發之前。
楊嗣接連收到六郎軍情的時候,文班太保達裡底的前軍一千騎已經到達保州城下。這些遼騎也不攻城,就是在城外數里的地方安營紮寨,擺明了看住保州守軍,不讓他們出城。
這麼點騎兵,當然不能完全封鎖住城內守軍,但他們也不需要堵死守軍,只要沒有大隊士卒出城即可。
然而,楊嗣也不敢派兵出城,手上就那麼五千守軍,以步卒對抗騎兵,需要全部拉出去才行。一旦丟了保州城,六郎的遂城也很難守住。
他只能每日一早焦急的在城頭上看著一隊隊遼騎從保州穿過,向高陽關方向進發。
事實上,按照朝廷的軍事計劃,如果遼人繞過第一道防線,作為關南總指揮的傅潛,應該及時應對。大宋最精銳的八萬禁軍,就在傅潛手上。出城野戰阻敵,本就是傅潛的職權範圍。但是,楊嗣已經眼睜睜的看著五千遼騎透過保州,己方的援軍卻絲毫不見蹤影。
這幾日,他已經連續派出斥候,稟報傅潛。但得到的回覆都是一成不變的“持重、守城!”
而文班太保達裡底同樣也有些煩躁,出兵之前,耶律王奴便跟他說過,可以見機行事。因此,他先放上一千騎兵堵在城外,又命中軍在保州守軍眼皮子底下南下。而後於保州東五十里處等待。
一旦保州守軍出擊,那一千騎兵能夠堵住他們回城的退路,五十里的路程,中軍只要一個時辰就能抵達戰場。再加上,達裡底還知道,在他這八千人之後,還有班郎君率領的三千奚部騎兵。
屆時,雙方夾擊保州守軍,拿下保州城。而後再從遂城南門進攻,與耶律隆慶南北夾擊,拿下遂城,大遼南下的道路就徹底開啟。
可是從遊騎的回報來看,保州楊嗣沒有出城的意思,達裡底在一日之後,便遺憾的放棄了埋伏。
達裡底整隊之後,開始一路劫掠南下,直奔束城。整個河北大地,平川曠野,利於騎兵馳騁。但遼騎為了奔襲,除了隨身攜帶的乾糧,並沒有任何輜重。
因此,他們沿途劫掠村莊、驛遞以為軍糧,尤其是朝廷的驛站和遞鋪,還有軍馬可以更換。
一下子,整個高陽關東北、莫州南、君子館北這一片區域陷入混亂。這片防區屬於傅潛,高陽關乃是大宋第二道防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