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熊心翻身做主把歌唱(第3/4 頁)
,自語道:“權且信他一回,反正也沒啥急事。”
等高陵君到了定陶一看,後脊樑發涼。
果如宋義所料,楚軍大敗,項梁被章邯殺了。
顯以手加額。慶幸自己聽宋義的話走得慢。
假如走得快,豈不隨項梁見上帝去了。
高陵君顯不由得佩服宋義有遠見,認定他是個懂軍事的人。
項梁死了,也別和他商量合作事宜了。
高陵君顯折回頭去盱臺見楚王熊心。
見到熊心,高陵君顯就把半路上遇到宋義,宋義讓他慢慢走這些事,說給了熊心。並誇讚宋義是管仲、樂毅這樣的人物。
熊心正在物色班底,聽到高陵君說宋義很牛叉,於是萌生把宋義組閣進來的念頭。
無巧不巧,宋義出使齊國完成使命返回了楚國,此時他已得知項梁被殺這件事。
熊心接見了宋義,經過交談,感覺宋義確實有兩把刷子。於是拜其為上將軍。
也就是宋義頂替了項梁位置,成了楚軍的主帥。
……
定陶一戰,項梁失敗被章邯圍殺,此時項羽和劉邦兩人正帶兵攻打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陳留鎮)。
也許是楚軍主帥項梁被殺的緣故,劉項聯軍士氣十分低落,造成了久攻陳留不下的結果。
回到軍營,劉邦對項羽道:“打仗打的就是士氣,你看士卒們情緒低落,再打下去也沒什麼結果,咱們不如撤吧?”
項羽問:“撤到哪裡?”
“賢弟,按我的推測,章邯下一步可能要進攻盱眙(今淮安市)。”
盱眙是楚王熊心所在地,也是楚國的都城。
劉邦的意思是咱們撤回去保護楚王和都城~~
劉邦分析的確有道理,反秦戰爭中,最屬楚國力量強大。
章邯肯定首先擺平楚國,這就是擒賊擒王的道理。
項羽卻有不同的想法,他想把楚國都城遷到彭城去,也許這是一次機會。
於是道:“劉哥,保護楚王是當務之急,如今盱眙兵力不足。
不如咱們把楚王接到彭城。這樣不就避開章邯的兵鋒了。”
原來彭城是項羽的勢力範圍,有群眾基礎,能夠及時補充兵力。
劉邦點頭同意。
計議已定,項羽首先派一隊士兵,把楚王熊心接到了彭城。
從這天起,楚國都城就從盱眙遷到了彭城。
熊心在項梁死了後,好像變了一個人,從之前的唯唯諾諾,變成了盛氣凌人。
此時熊心充滿了雄心,他要大幹一場,奪回屬於他的那份榮耀。
熊心開始發號施令,命令上將軍宋義,帶一隊人馬做好彭城防衛。
隨後調派項羽一隊人馬去定陶收集楚軍餘部。
“項羽聽令,項羽一愣神,急忙答應——‘在’!
目前項羽還不習慣熊心對他發號施令。
但是作為楚王,派將軍去幹事,不是理所應該的嗎?
熊心命項羽率人馬退至彭城以西,命劉邦率人馬退至碭縣(今安徽碭山縣南)。”
劉項兩軍互成犄角之勢,相互配合拱衛彭城。
熊心佈置完畢,以待章邯!
……
上回說到呂臣帶著他的“蒼頭軍”,半路上碰到了英布的“黥面軍”。
兩人一交談很投緣,於是兩軍合一處就投奔了項梁。
結果到定陶晚了一步,項梁已被章邯斬殺。
當時二人看到項梁的楚軍大營,被章邯引來的河水所淹沒,眼瞅著項梁被章邯斬殺卻無力去救。
二人一商量,只好去彭城投奔項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