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2/4 頁)
鐵路和俄國中亞鐵路的並軌,俄國在遠東地區的兵力投放以及後勤補給變得十分快捷方便,因此俄國從上到下都決心放手一戰,從而使帝國在東方的疆域擴充到溫帶地區。(未完待續。。)
ps: ; ;最近對情節的構思反覆考慮後,還是選擇了以穩為主的策略,作者原本計劃要加入布林戰爭和英國幹一場的,不過經過綜合考慮,感覺變數太大,難以把握,所以還是直奔一戰更符合德國的戰略規劃,也更容易把握。
第二百一十八章 十年(二)
德國政局在布林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年也就是1906年發生了一次較大的變動,瓦德西首相在年初因身體原因辭去首相職務,並在六個月之後因病逝世。
普魯士保守黨希望推舉內政大臣薩姆索諾夫繼任首相,不過,這只是暫時的過渡性安排。新首相人選中在國內呼聲最高的有兩個人,一個就是長期擔任外交大臣的比洛,另一個則是剛剛從陸軍退役的戈爾茨將軍。
比洛以充沛的精力不僅把份內的工作幹得有聲有色,而且他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的手段十分高明(這是德國外交部的傳統)。1904年時候,他利用赫伯特的一次失誤將後者擠兌下臺,當時赫伯特已經六十多歲,他本人在年齡大了之後,酗酒的毛病有增無減,而且對於政治越來越缺乏敏感性,在這種情況下,威廉批准了赫伯特的辭呈。
比洛以他瀟灑的外表,出眾的才華,在議會各個黨派中都擁有很高的人望,在帝國議會各主要黨派均無法形成多數的情況下,他在當時似乎是唯一一個還可以協調各黨派,使議會能夠有效工作的人。
所以,瓦德西首相在彌留之際,第三次向威廉表達了希望比洛接替他出任新的帝國首相。不過,威廉還是沒有點頭答應。
他的理由只有一個,比洛不懂軍事,而且也沒有能力壓制軍方對政治的干預。而只有從軍隊中選出一個人,如同十年前的瓦德西一樣。才有可能將德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團結起來,不至於使之脫節。
在威廉看來,德國的外界環境依然很危險,任何一絲星火都可能打破歐洲脆弱的平靜,一旦英法就某個問題達成對德國的一致行動,那麼一場大戰可能就在所難免了。
在這種情況下,威廉竭力推動頗有些政治能量的退役陸軍上將戈爾茨將軍出任新首相。
不過事情並不順利,支援比洛的政黨在選舉人票上擁有較大的優勢,這使得戈爾茨根本無法獲得議會的提名。為此,威廉先是向比洛做工作。希望他放棄競選。比洛回答道:“請陛下一定要尊重我的人格。”
“如果你覺得你擁有媲美俾斯麥的才能,能夠駕馭得了那些蠻橫的將軍們,那麼你就去競選,否則就老老實實的做你的外交大臣。在我能夠遇見的未來。一場比三十年戰爭還要殘酷的浩劫正等著我們。而你顯然不具備在戰爭期間協調全國力量的能力。”
對於威廉的警告。比洛顯然不以為意,甚至有些惱火。從小就是天之驕子,成年後事業一番風順的比洛從未遇到過什麼挫折。而且他本人虛榮心很強,根本聽不進威廉的建議。而且即使認同威廉的看法,以他自負的性格來說,也是不願承認自己的在內政方面的短板的。
當議會宣佈推舉比洛為新首相後,威廉頗有些心灰意冷,不過他知道現在不是妥協的時候,他果斷宣佈解散議會,然後任命戈爾茨為新首相,並宣佈如果新一屆議會不接受戈爾茨擔任首相,那麼就再次解散重新選舉,直到能選出一個能夠接受的議會。
按照普魯士憲法,國王的確有這個權力,而根據歷史的經驗,當國王動用這一權力時,往往意味著大變局的來臨。比如在1848和1861年的兩次,前者迎來了革命,後者迎來了戰爭。
新一屆議會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