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諸葛亮重生之志(第3/4 頁)
而下,不知諸葛州牧有無取益州之望乎?”張松說道。
“常思慮此事,心如刀割,然劉彰無大錯,無故討伐,與曹賊若同,何也?”諸葛亮以退為進。
“孔明,汝錯矣!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身為州牧,無知無識,只知享樂,致使百姓疲敝,其罪一也。”
“天下戰亂,四海不寧,身為諸侯,卻無平亂安民之志,蝸居一域,苟且偷生,其罪二也。”
“天子受困、形同傀儡,身為宗室,卻無報效之心,無重振漢室之志,其罪三也;有此三罪,不忠不職無識,何無錯??”張松憤而怒言。
“子喬,真君子也!一語驚醒夢中人,吾不如子喬也!”諸葛亮也是影帝級別,握住張松的雙手,激動無語,馬屁拍得非常合適。
張松從懷裡掏出一冊子,展露於諸葛亮眼前--《西川地輿圖》,將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險要,兵器府庫、兵力部署等盡寫於上,清晰明瞭。
張松攜重金厚財回蜀,諸葛亮將《西川地輿圖》給賈詡,令一一核實,切不可外洩。
諸葛亮拜會龐德公、司馬徽於草廬。諸葛亮欲於襄陽西效建一書院,請兩位任正副院長。
司馬徽低頭不語,龐德公沉思良久後道:“孔明,汝所欲何為?”
諸葛亮正眼對著龐德公說道:“吾願耕者有其田,居有屋,九州處處有書聲;吾願四海承平,外無強虜;吾願世代安寧,耕讀有承。”
司馬徽這才抬頭看了諸葛亮幾眼,又轉頭看了一下龐德公,問道:“如何擁劉護漢?劉漢可振乎?”
“非劉不可為主,此為根基,北劉也許不可,然魯恭王有後!然群臣共治,方可無弱之暗主,此為制也。”
“儒為神,法為骨,百姓為肉,百花爭鳴,士農工商各行其職,大有可為也。”諸葛亮正正方方道。
“好一個儒神法骨民肉,其志不小,改天換地,開萬世大平。哈哈!”龐德公說完,他倆鼓掌撫腹大笑。
“耕有田,居有屋,處處書!只此一項,也值得吾等鞠躬盡瘁矣!”司馬徽正色凜然道,“然尊劉共治,儒法民職,何其大也!終其十生,也未必可得,汝好大口氣?”
“立根本,定軌制,十世而成,有何不可?然天地無窮,方圓有中,盡力而為,無愧君父!此為亮畢生之志也,請公助之!”諸葛亮跪拜而言,汗溼其背。
“無需如此,孔明!唯只為‘耕有田,居有屋,處處書。’此志,其餘任爾所為,吾等老矣,不涉也。”龐德公一語定音。
“吾同。”司馬徽答道。
諸葛亮回襄陽,後背仍有汗,乘坐馬車而回,一路無語。
一年後,襄陽學院還是在西效成立,開始招收學員。有龐德公、司馬徽正副院長的加持下,求學者絡繹不絕、人山人海、門庭若市、車水馬龍。
來得最多的還是荊州世家子弟,揚州因為諸葛亮他們提前告知,人數僅次於荊州。
交州也來了數十人,豫州、南陽、徐州、司隸等地都有少量人前來。來的人太多,只得考核。
按分數從上往下取,當然適當照顧了各地區的人,使得每個郡基本上都有人入學。
當然,諸葛亮也保留了一部分名額,給屯田客子弟。
襄陽學院的入學時,諸葛亮在致詞中,親自宣告建業武學學院將於半年後考核入學。
武學學院將招生武學、謀略、器械製作三個專業方向。
武學不僅教授軍事理論,還著重於武藝、舟船、騎馬、射箭、馬戰和器械訓練,當然前世的身體素質五公里越野肯定會有。
武學入學,分武藝考核和文化考核,武藝突出者可以不識字入學,但畢業武藝與文化課均需達到要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