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五臟。外濡腠理。腠理者。面板肌肉之紋理。五臟募原之肉理也。玉師曰。營氣之行。腎傳於心包絡。包絡傳之肝。肝傳之肺。肺傳之脾。脾傳之心。水火木金土。先天之五行也。衛氣之行。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交相勝制。後天之五行也。故曰此逆順之常也。蓋脈內之氣順行。脈外之氣逆行。有順有逆。斯成天地之紀。
黃帝曰。蹺脈有陰陽。何脈當其數。岐伯答曰。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不當數者為絡也。(其數之數去聲餘上聲)
陰蹺之脈。後足上行。應地氣之上升。故女子數其陰。陰蹺屬目內 。合陽蹺而上行。是陽蹺受陰蹺之氣。復從髮際而下行至足。應天氣之下降。故男子數其陽。
尚御公曰。陰蹺乃足少陰之別。陽蹺乃足太陽之別。男子之宗營。注於太陽之陽蹺。女子之宗營。注於少陰之陰蹺。氣之所注者。故為大經隧。氣不營者。為絡脈也。上節論少陰之精水。從陰蹺而上並於陽蹺。此節論營氣宗氣之行於蹺脈。有男女陰陽之分。二節是當分看。
卷二
營衛生會篇第十八
屬性:黃帝問於岐伯曰。人焉受氣。陰陽焉會。何氣為營。何氣為衛。營安從生。衛於焉會。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願聞其會。岐伯答曰。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故太陰主內。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日中而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此章論營衛之生始會合。因以名篇。首節論營衛之所生。而各走其道。下節論營衛之會合。相將而行。外內出入。此陰陽離合之道也。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者。此營血之營於五髒六腑。十二經脈
也。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乃別出兩行營衛之道。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晝夜五十營。
而復大會於手太陰。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此營氣之行於脈中。循度環轉。以應呼吸漏下者也。衛氣夜行於陰二十五度。日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則臥起而目張。至陰則休止而目瞑。
日中陽氣隴。而衛氣正行於陽。故為重陽。夜半陰氣隴。而衛正行於陰。故為重陰。太陰主地。太陽主天。衛氣日行於太陽之膚表。而夜行於五臟之募原。乃太陰所主之地中也。外內各行二十五度。
分為晝夜。此衛氣之所行也。夜半為陰隴。夜半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日中而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陰陽大會。天下萬民皆臥。命曰合陰。此天氣夜行於陰。
而與陰氣會合。天道晝夜之陰陽也。平旦衛氣行陰。陰盡而表陽復受此衛氣。如是晝夜出入之無已。
與天地陰陽之同紀也。
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
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
此論營與衛合。偕行於面板肌腠之間。分為晝夜。而外內出入者也。血氣者。充膚熱肉。淡滲皮毛之血氣。肌肉者。在外面板之肌肉。在內募原之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