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觀星者(第1/4 頁)
銀河當前的主流超光速通訊手段是亞空間通訊,一種利用引力波震盪,在空間層面傳遞資訊的通訊技術。
說白了其實就是引力波通訊的一種,不過引力波實際上也受到光速限制,只能以光速傳播,無法超光速。
亞空間通訊能夠超光速的原因,是各國在測試引力波通訊的時候,發現如果多個引力波以特定的頻率互相干涉,就會產生超空間航行的效果,在特定的除錯之後,就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將資訊送入超空間航行,實現超光速通訊。
亞空間通訊技術能夠實現低成本的百光年內低延遲通訊,並且能夠在實現點對面的廣域廣播,如果功率大點,甚至能夠做到對全銀河的亞空間廣播。
(注:本書中的亞空間指的是三維及三維以下的低維空間,與超空間的高維空間相對應,跟某個戰棋遊戲中的亞空間概念是不同的)
亞空間通訊技術改進一下,就可以變成亞空間探測技術,可以依託超空間航道,對超空間航道鏈路上的多個恆星系內進行實時探測。
亞空間探測技術的精度,足以跨星系獲取恆星系內100米以上大小物體的實時運動資訊,想要遮蔽亞空間探測也非常的麻煩,就算星耀帝國也只有少量的實驗性艦船有裝備相關的裝備,所以一般認為亞空間探測技術獲取的資訊,是無比正確的。
正是因為亞空間探測技術的普及,所以銀河的戰爭變得簡單和純粹,以殖民地星系為節點進行艦隊決戰,勝者獲得一切,敗者失去一切,恆星系戰場之外的計謀都因為亞空間探測技術的超強資訊獲取能力而變得蒼白無力。
亞空間通訊與探測技術是銀河當今政治格局的基礎,但同時也限制了銀河各國在其他超光速通訊技術,甚至是觀測技術的發展,亞空間探測與通訊那麼好用,為什麼要費時費力去研發其他的技術呢。
而亞空間探測技術有嚴重的一個弊端,那就是探測範圍有限,雖然在銀河裡面夠用了,但放眼整個宇宙,亞空間探測技術的視野範圍就如同盲人一般。
不過,各國也基本沒有其他超遠距離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除了亞空間探測技術外,就沒有其他新的遠距離觀測方式了。
以至於到星際時代,觀測銀河之外的其他河系的時候,仍舊要用到天文望遠鏡這種原理相當古老的觀測手段。
不過在星際時代的天文望遠鏡,和前星際時代的天文望遠鏡的規模和複雜程度已經完全不同了。
星耀帝國,中央科學院恆星系,外恆星系深空觀測天文望遠鏡組。
這一座深空觀測天文望遠鏡,是星耀帝國的巨構級天文望遠鏡,由十二萬個自機動望遠鏡反射模組和一座接收空間站組成。
自機動望遠鏡反射模組,裝載著各種型別望遠鏡需要的裝置模組,十二萬個模組透過各種形式的空間排列組合,可以組裝出各種構型的天文望遠鏡,實現全方位,全種類的觀測。
望遠鏡反射模組將光線之類的觀測資料,彙集到接收空間站上,由接收空間站進行統一的資料處理。
為了最大程度減少星光和星際塵埃的干擾,這座天文望遠鏡被建到了恆星系奧爾特雲之外,恆星與恆星之間的真空地帶,比這裡還要真空的,就只有河系與河系間的真空了。
在數量極高的反射模組和純淨的真空區域加持下,這座天文望遠鏡的效能極為強悍,能夠用傳統光學觀測的方式看到銀河另一邊的行星上面的地表詳細情況。
要不是有銀心密集塵埃區域的影響,天文望遠鏡的視線無法穿透銀心密集塵埃區,所以有一定的觀測盲區,不然這座天文望遠鏡足以稱得上“銀河之眼”,全銀河都將無法逃過這座天文望遠鏡的觀測。
不過比起觀測銀河,這座天文望遠鏡絕大部分時間,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