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2 頁)
克里斯多福國務卿對處理臺灣當局領導人訪美問題做了特別闡述,再次承諾,對此類訪問採取嚴格限制措施,&ldo;這種訪問將是私人的、非官方的,而且是很少的,並將個案處理&rdo;。當然,他也留了一個小尾巴,說美方不能完全排除今後會有這種訪問的可能性。
針對美方提出希望恢復中美有關飛彈不擴散、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軍控和出口管制等問題的磋商,我也做了補充性發言,提出中美就不擴散問題的磋商,應當包括美售臺武器問題,因為這是一種武器擴散,也是中方最關切的問題。
作為江主席的陪同人員,駐美大使李道豫前往紐約,參加了中美首腦會晤後留在美國,也就算是返任了。
此後,中美間的高層互訪和政治磋商逐步恢復。我國國防部長、司法部長於1996年訪美。至此,圍繞李登輝訪美問題與美國進行的鬥爭基本上告一段落。
柯林頓的&ldo;三不&rdo;承諾
經過這場鬥爭,柯林頓政府比較清楚地認識到臺灣問題的敏感性以及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中美關係因此得以在柯林頓總統的第二任期內比較平穩地發展,並得到進一步提升。
1997年,江澤民主席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
1998年,柯林頓總統正式訪華,並在上海公開闡述了美國對臺政策的&ldo;三不&rdo;主張。
那是6月30日上午,柯林頓總統夫婦在上海圖書館與上海市民代表舉行圓桌會議時,闡述了對臺&ldo;三不&rdo;政策的內容,即美國不支援臺灣獨立;不支援&ldo;兩個中國&rdo;、&ldo;一中一臺&rdo;;不支援臺灣加入任何必須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
美國總統公開做出上述承諾,這是第一次。
第十章 港澳回歸
香港回歸中的中英較量
香港、澳門回歸,是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代中國人曾為之英勇奮鬥。回歸歷程漫長,作為這一代人,我能夠親眼見證回歸,已深感幸運,又有機會親身參與回歸歷程,更是感到無比榮幸。在我的外長任期內,正值兩地回歸過渡時期的後期,我參與了外交談判,主持了兩地成立特別行政區的籌備工作。這在我的外交生涯中,是一段十分難得而又頗為獨特的經歷。
過渡時期
香港的回歸問題,首先是一個外交問題。從外國佔領者手中以和平手段收回祖國固有的領土,必須透過外交談判。
自回歸的原則達成協議到政權交接,有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在此期間,英方要保證做好香港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保持當地的穩定和繁榮;中方則要承諾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為收回後的特別行政區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實際的具體政策,以落實&ldo;一國兩制&rdo;,保持長期的穩定和繁榮。
在這漫長的過渡期內,雙方為落實協議、履行彼此的承諾,要在眾多領域進行外交談判。當時,中方根據協議確定了總體談判方針:對於對方在過渡期間的日常行政管理,中方給予合作但不幹預;對跨越回歸、涉及未來特別行政區權益的事務,中方有發言權甚至參與權。
鄧小平在思考按&ldo;一國兩制&rdo;構想解決香港問題時,曾敏銳地洞察到,這種解決辦法的關鍵,在於過渡時期是否能保持穩定。
當時,我們對香港的前景‐‐領土的最終回歸,是充滿信心的,但對這麼一個漫長的過渡時期能否保持平穩,還是有所擔心的。我們希望不要出現大的波動和曲折,以致危害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中英合作生變
在有關香港回歸問題的外交磋商中,中英之間曾有過一個&ldo;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