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皇帝,臣子(第1/2 頁)
皇帝沒說什麼, 從他臉上看不出一絲東西,是意動還是覺得不妥,李承乾也摸不準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李世民都未在提起此事,直到十二月,在早朝上,皇帝突然宣佈,要新增關稅與漕運稅,在民部加設市舶司和漕運司來徵收,還要開放驛站供給百姓商人。
有些人嚷嚷這是與民爭利,然後就都被打發去了嶺南看山水,再然後就沒人敢多嘴多舌了。
征伐高句麗回來,李世民的威望已到達頂峰,天子之氣甚濃,威不可測,他決定的事,沒人敢硬著頭皮對著幹。
李承乾一直在大明宮待著,期間去了趟書院,看勞力們比賽。
冬天很快過去,貞觀二十四年到了,這是一個本沒有的時間。
隨著天氣回暖,李承乾欲回昭陵,李治想攔,但沒攔住,蘇婉兒和李象李厥,被安置到了書院,她們母子三人,不好與李承乾一同去昭陵,因為自古以來,守陵贖罪的,就沒有拖家帶口的。
雖然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廢太子守陵只是個噱頭,但禮法畢竟是禮法,該給面子還是要給面子。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到了五月,市舶司和漕運司設立半年,效果顯著,商人確實有錢,單這兩稅,只用半年光景,就抵得上往年近一半的收入。
李世民嚐到甜頭,開始認真琢磨商稅,並很快釋出詔令,這惹起了一些罵名,但無足輕重,不管巨賈小商,再不情願都得乖乖納稅。
一切看似都很順利,可在一些人的心中,不滿情緒已快積攢到閾值,因為他們的利益在不斷受損。
皇帝似也感受到了什麼,將許多人打發去半島各個封國就職,其中不乏李義府、盧承慶等青年才幹。
再者,又藉著年中吏部考察,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人事調動,地方許多人調進了京,朝中許多人貶去了地方,還有些明升暗降奪去實權,或者給個散職打發的遠遠。
長孫無忌也感受到了什麼,被髮配、被掛起來、被貶的,多有與他相交者,這不免令人惶恐。
不過,長孫無忌大人卻也不多憂懼,因為他是忠臣,還是有著巨大殊勳的功臣。
在動盪中,又至年尾,皇帝折騰了整整一年,暮氣沉沉的貞觀,煥發了些獨特生機。
商稅的創收,大幅充盈了國庫,李世民有了底氣,於是再頒佈旨意,要改革軍制。
正如李承乾所想,府軍募兵並存,天下十道各置一軍,另設邊軍與京軍。
武人們對此是喜笑顏開的,因為常備軍的設立,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地位,增強他們的權利。
文官對此多有異議,認為眼下天下承平,過多注重軍力無益處,再者,以募兵制為主,那麼還該不該再給男丁授田?
對這個疑問,李世民並沒有回答,軍隊他說了算,容不得他人指指點點。
至貞觀二十五年,各軍基本籌建完畢,京軍共設三部,旅賁、龍武、羽林,前兩軍由程咬金和尉遲敬德統帥,李德騫和小黑子同在龍武軍,二人麾下千人。
李治對此自是忌憚和不高興的, 不過,並不絕望,因為京軍裡也有許多他的人,一部分源於李績的關係,一部分是用錢財拉攏,除了京軍,昭陵衛也有佈置。
軍隊的妥當,讓皇帝底氣更足,循序漸進一年之久,該鋪墊的都是鋪墊了,李世民圖窮匕見,毫無徵兆的提出,要更改田制。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土地越多者課稅越多,自有史載來,從未有過的制度。
如果說,革新科舉、廢除奴籍、徵收商稅,只是在刨大族豪紳的根,那麼現在,就是在掘他們的祖墳。
這等苛政要是實行,世家大族將再無興盛的可能。
慌張的人不少,楊弘禮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