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陛下不要悟(第1/4 頁)
皇帝要御駕親征!
朝臣們一時被震驚到沉默。
這,這又是從何說起呢?
昨日朝上議論的不一直是如何給邊境增兵,給哪幾處、增多少兵、誰來領兵這些問題嗎?
有半個人半個字提過請皇帝御駕親征嗎?
沒有啊!
況且昨日朝上之論並非沒有成果。
軍情如火,昨日常朝散後,兵吏兩部並內閣已經統一了意見,呈上去了一份很穩妥的建議——
令成國公朱勇在京師軍伍中挑選四萬精兵,增援宣府大同,尤其是也先親自攻打的大同。
成國公是年近六十的老將,曾隨太宗北征蒙古,對邊境和敵情皆頗為了解。不但如此,這些年他還負責掌管南北諸衛所將士,由他來挑精兵再合適不過。
當然成國公的年紀是稍微大一些,馳援邊疆打急仗或許有些勉強,於是由他總領此事,兵部又額外薦了永順伯薛綬、平鄉伯陳懷為副手,分別領兵晝夜不息趕赴宣府、大同增援。
奏疏一遞上去,乾清宮那邊幾乎是立刻硃批做出了回覆:準!
今日先鋒兵都已經出發了。
怎麼今日忽然又要御駕親征,還要把京城三大營都帶走!
內閣與兩部朝臣的目光不由集中在興安臉上——難道昨日的奏疏是興安公公自作主張批的?
興安也懵了:不是啊!這般重要的軍國大事,他又不是王振,咋敢自己批?
而且昨日他拿給皇帝看後,陛下不但當即批准此項增兵事宜,還問了一句:眼見快要進八月了,以後邊關會越來越冷吧。
又道若是四萬將士的糧草、棉服、靴履等物,外頭官衙儲備不足,就先從皇宮內府的廣盈庫和承運庫挪用就是。
興安欣慰之餘,忙回稟了:於尚書接任兵部來早預備著邊關有變,小几萬人的軍需還是有的。
皇帝當時還笑了笑呢。
那今日怎麼忽然要御駕親征……
是了!昨晚陛下去看了一會抄血經的王振!
*
姜離當然會立準昨日兵部之奏。
畢竟她只是在搭臺子演戲,假戲做的再真也不能耽誤了真事。
她信任於謙的判斷:大同宣府增兵後堅壁清野堅守城池,等到真正入了深秋寒冬,天氣惡劣瓦剌糧食儲備又不可能比過大明,敵軍自退。
正因為兵部已經做出了穩妥的處置,姜離才會在這裡向文武百官展示下——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不行的人,而是不行的人非要瞎指揮。
且最可悲無奈的是,他還是那個唯一的棋手。
*
於是在朝臣發問後,姜離當即表示,成國公照原旨行就是,朕跟成國公出發的目的又不一樣,成國公是領兵去增援堅守城池——
皇帝陛下可就不一樣啦:那是要衝出城池,深入草原主動去征討瓦剌!
只見皇帝慷慨激昂發表講話:“朕為天子,當為天下生靈躬率六軍,征討迤北,責無旁貸!”[1]
朝臣們:……
“陛下!”
大明內閣地位是動態變化的。在弘治朝閣部之爭前,絕大部分時候還是六部的地位更高。而其中,又以吏部被稱為天部。
故而明朝雖廢除宰相,但此時吏部尚書還是被人私下稱為‘冢宰’。
於是,如今的六卿之首吏部尚書王直,自然要揹負著滿朝文武的希望勸阻皇帝。
王老尚書今年也是七十歲的老人家了。但腦子依舊轉得比年輕人還要快,哪怕被打了個突擊戰,還是在皇帝話音剛落之際,就組織好了語言有條有理地苦勸陛下。
“陛下三思啊!京畿六師怎能輕易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