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2/3 頁)
了幾次城西點心廠了。
春節後,城西糕點廠那邊就開始生產市面上少見的瓜子蘇。第一批瓜子蘇生產出來一驗貨,馬廠長立刻就打電話,想辦法直接運到京城裡去了。
或許,在20年後,這瓜子蘇不會引起太大的反響。
可是,在70年代末,對比硬邦邦的核桃蘇,鬆軟可口,帶著特殊瓜子香的瓜子蘇,很快就在京城裡引起了轟動。
一時間,原本要面臨長達幾個月淡季待工期的城西點心廠,不得不再次加班加點,趕製瓜子蘇。
也因為有了這個王牌產品,帶動了點心廠的產值。馬廠長的腰桿一下就硬了起來。他也趁機嘗試著改革廠裡的一些舊制度。與此同時,城西點心廠,也發展得越來越好。
許母的瓜子作坊幾乎每天都要炒大量的瓜子,供應給兩個糕點廠。
馬文梅原本也想繼續跟許母鬥氣。可是沒辦法,她已經跟京城裡的某位倒爺說好了,一起合作幹一票大的。可許母那邊還在僵著,死活都不肯讓步。
拖到最後時限,馬文梅不得不先向許母低頭。
可是,等到她試探著拉著一些瓜子去許家的時候,許母居然一臉遺憾地告訴她。
&ldo;文梅,實在抱歉了。我這邊實在太忙了,人手不足,就不能幫你炒瓜子了。&rdo;
不管在心裡怎麼罵許母,可是到了這種時候,馬文梅也沒心情繼續跟她賭氣了。她不得不放下身段,說了一些軟話求許母。
&ldo;嬸子,咱們可是一起合作的老朋友了。這鄉裡鄉親的,您怎麼也不能不做我生意,做外人生意吧?&rdo;
許母卻正色道:&ldo;文梅,你也是做買賣的,自然知道訂立了合同之後,就要先按照合同辦事。咱們之間鄉裡鄉親的,當初可沒簽合同。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跟別人簽合同了。&rdo;
她說的話,馬文梅一個字都不信,卻只能滿臉堆笑地敷衍道:
&ldo;嬸子,要不您看這樣行麼?我把瓜子原料放在這裡,把您炒好的瓜子拿走一些,先去應急。等您這炒完之後,再放回去,不也是一樣的?&rdo;
她這是拿話繞許母,可惜許母不吃這一套。
&ldo;話不能這麼說,我這裡一天炒出來的瓜子也就那麼多。馬上就到農忙期了。鄉親們都不願意過來我這幫忙了。每次欠一點每次欠一點,這欠下的瓜子要誰來炒呀?&rdo;
馬文梅聽了這話,心裡暗罵了一聲&ldo;貪心的老寡婦&rdo;,嘴裡卻仍是笑道:&ldo;嬸子,這樣吧,您辛苦點多給幫工開點錢,這一份就由我來出,你看行麼?&rdo;
馬文梅這是咬破牙齒往肚裡吞,硬生生把瓜子的加工費提高到4毛一斤,許母才一臉勉強地答應下來。
就這樣一天也不能超過10斤。10斤以上,加工費還要繼續加錢。
馬文梅都快被氣死了,卻又奈何不了許母。
更讓她想不到的是,馬曉月這次總算打聽到一些有用的訊息。那訊息卻是……許母她真的找到銷路了???並不是拿話哄馬文梅。
&ldo;堂姐,現在咱們縣城裡,小孩子很喜歡的那種瓜子蘇糖,就是國強媽給大灣鄉點心廠供的瓜子。國梁媽在過年前收的那些瓜子,根本就不愁賣不出去。
而且,我們小西莊三隊已經商量好了,今年家家戶戶都願意在自留地裡種瓜子。國梁媽已經答應了,到了6月份,只要是小西莊的瓜子,她都3毛5一斤收。如果外面市價漲了,她也會跟著漲價,總之不會讓鄉親們吃虧的。&rdo;
&ldo;什麼?&rdo;這一次,馬文梅驚得都從凳子蹦起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