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造紙和漕船(第1/2 頁)
王胖子早就為造紙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此刻他正帶著摩根等人站在營地北側山坡上,這裡挖了一個大池子,裡面充滿黃褐色的水,泡著一大堆竹子和亞麻。
“胖子哥,這些是準備用來造紙的?”摩根捏著鼻子問,這個池子散發著不可描述的味道。
“沒錯,味道不怎麼樣吧?這都泡了幾個月了。”
王胖子指著池子,給他們講起了造紙的原理:“古法造紙工藝有好幾種,大至原理都是相同的,就是將植物纖維搗爛加水,再混入紙藥,令纖維懸浮在紙漿中,再用竹簾抄起一層紙漿,控水之後,懸浮的纖維便交錯堆疊在一起,再經過擠水、晾乾等工序,變成紙張。”
摩根聽得連連點頭:“哦是這樣啊,胖子哥,聽起來似乎挺簡單呢。”
“原理是不難,難的是操作。”
王胖子抹了把汗,“可用來造紙的植物有很多種,比較常用的有構樹皮、檀樹皮、桑樹皮、亞麻、黃麻、竹子等等。
咱們島上正好有亞麻和竹子可以用,要先將它們去皮,將竹子破成細條,扔到池子裡倒上水和石灰,泡上幾個月。
幸虧我未雨綢繆,老早就泡上了,不然還得等好久才能造紙,今天咱們先把這些泡好的竹子和亞麻撈上來,運到河裡洗一洗,再運到營地裡,放到鍋上,用草木灰的鹼水蒸一天。”
“蒸一天這麼久啊!”摩根感嘆:“造點紙還真是不容易呢!”
王胖子嘆了口氣:“誰說不是呢!蒸完還要晾曬,然後再用石舀全搗爛,打成漿,再經過袋洗,再放紙藥。”
“袋洗是啥意思?”摩根問。
“呃,這個我也不太懂,就是將打爛的纖維團裝到布袋中,扔到水裡用棍子反覆捅,我猜測是為了將過小的纖維和粉末洗出去,以免將來紙張掉粉。”
“那紙藥是幹嘛的?”
“紙藥一般是將一些植物的莖葉搗爛,取其粘液,混入紙漿中令其發粘,使纖維能穩定地懸浮在紙漿中,另外還有粘接纖維的作用,能提高紙張的韌性。”
“哦,感覺有點像膠水呢,那我們用什麼植物提取紙藥呢?”摩根思索道。
“沒錯,是有點這個意思,至於具體用哪種植物,據說有記載的有三十多種,比如獼猴桃藤蔓的汁液等,這個需要我們再找找,你們平時也多留意一下,有沒有什麼植物的葉子或藤蔓會流出粘液,我們就試試拿來當紙藥。”
“好,我明白了胖子哥,那我們開始幹吧,來,大家別站著了,都上手吧!”
……
木工坊。
“那就這麼定了,咱這第一艘木船,就參考我國古代漕船的形制,整體是柳葉形,中間寬兩頭窄。
這種漕船沒有龍骨,船底也不是那種排骨架的形式,而是平底,船底的木板橫向排列,船兩側的木板則是縱向排列。
船艙裡橫向設定多道隔水艙板。”
肖恩一邊給幾個木工講解,一邊用樹枝在地上畫草圖。
之所以參考漕船的形制,是因為海東省博物館中陳列了一艘明代漕船的實物,該船於1956年在山東省梁山縣宋金河的支流中出土,被稱作“梁山古船”。
海東大學曾組織參觀海東省博物館,該船儲存得非常完整,全長21.8米,有兩根桅杆、13間艙室,滿載排水量30餘噸,在眾多展物中非常顯眼,肖恩和沈曼如、王胖子幾人對那艘船都有印象,肖恩記得尤其清楚。
雖然漕船主要行駛於運河,並不一定適合海上航行,但有現成的例子可供參考,總比自己瞎琢磨強。
所以,肖恩打算從第一艘船開始,就參考這艘漕船的結構造船。
“那這船用什麼作動力?船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