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穩中向好(第1/2 頁)
第345章 穩中向好
而在東印度公司承包明日貿易一段時間後,還有一個國家找了上來,希望能承包他們和日本之間的貿易,這個這個國家就是朝鮮。
洪武末年,日本的足利義滿接受李氏朝鮮方面取締倭寇的要求並與之建立國交。日朝貿易由此建立,不僅幕府,守護大名、地方豪族與商人皆積極參與,故貿易繁盛。日本向朝鮮輸出的物品有從對南方的貿易獲得的蘇木(紅色染料的原料)與香木(芳香木材如檀香)等,類似於明日貿易。朝鮮向日本輸出的物品有棉花、朝鮮人參、大藏經的經典版本等。棉花不僅為一般民眾用於製衣,也被戰國大名用於製作軍服。
日朝貿易導致居住朝鮮半島的日本人增多,因此朝鮮在“三浦”設定倭館以安置管轄之,以與倭寇區別。但由於貿易的活躍進行,走私也逐漸增多,故朝鮮官僚開始強化對居留的日本人的管制。
聽聞宗主國將與日本之間的貿易承包給第三方了,朝鮮大王就讓人去南京,希望他也能過承包朝鮮和日本之間的貿易。
對於這個請求,梅森也痛快的答應下來。誰會和錢過不去呀,朝鮮允許他在釜山開設商館,每年也是交出貿易額的十分之一作為稅收。
而從南洋向北的船隻是一艘接著一艘,他們載著國外的香料、硫磺等貨物在寧波出售,又大量購買瓷器、茶葉等運輸海外。在開放港口的頭十天,市舶司就賺取錢財11萬兩白銀。可見貿易興盛。
不過東亞距離羅馬還是遠了,貿易紅利暫時沒有吃到,但就靠從淡馬錫到君士坦丁堡之間的航路,他們也能過的不錯。總共88萬列伊的收入被送到總部。
公司終於看見錢了,他們上交給政府9萬列伊,彼得分紅25萬。如此多的金額還僅僅是與印度和其他的地方的貿易稅收,要是將東方加上還真不知道有多少。
君士坦丁堡開始大建設,包括那些損毀的建築重新修復。預計花費資金250萬列伊,這讓巴蒂斯特感到壓力山大,不過為了減輕壓力,還是先將40萬列伊交了出去。
彼得決定恢復賽馬這一體育專案,要在競技場的遺址上修建一座賽馬場。並且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也要翻修,加拉塔也得擴張一倍,不然住不下了。
除了建設,軍事也是花錢的大項。步兵、騎兵、炮兵、海軍都需要花錢,特別是炮兵,火炮的製造已經讓工廠兩次擴建,彼得專門將炮兵從步兵裡分出來,將其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根據參政院的最新決定,每座城市城堡都需要裝備火炮,從10門到60門不等,君士坦丁堡和布庫爾耶什蒂等中大型城市會裝備150門左右的火炮。
海軍也需要裝備火炮和希臘火防身,這些需求帶動了軍事工業的發展。硝石、硫磺等原料需求飆升,統一的指揮系統讓國家統籌資源的能力增加,這也是羅馬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地方。
戰爭離不開錢糧,彼得在各地囤積物資準備打持久戰。前線計程車兵和民兵也進行訓練,只要其他地方沒有意外,那羅馬就可以與奧斯曼決一死戰。
在米爾恰治理和彼得攝政中,波雅爾會議也發揮自己的作用。之前的首都政變和叛國案件處理了一批舊貴族,下議院忠誠於皇帝,上議院也被皇帝緊緊的抓在手裡。他們雖然沒有權利批准法律什麼的,但作為了解各地民意和諮詢機構,一些貴族可以藉著身份來影響政府決策。
下議院領袖維克托將一份98人的簽名書遞交給彼得,希望能夠政府促進經濟增長,並且向西地中海擴張貿易。彼得答應了,向西地中海的商業開始發展。
同時參政院做出來一切決定會議也都會批准,比如與阿拉貢簽訂的條約就一致透過。還有就是對奧斯曼和馬穆魯克的整軍備戰,在安納托利亞居住的代表在會議上呼籲皇帝需要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