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全面掃盲(第3/3 頁)
一遍,娘,二嬸,你們也要學。”
老孃說:“我們也要學?
娘從小跟著小姐,學過不少字,這要是不是女人不能科舉,我和小姐別說小小秀才,中個舉人都不在話下。”
“娘,你認識字不假,但你應該不認識拼音。
這是我去年去順天府鄉試的時候,認識了幾個外夷人。
發現他們的文字簡單,只有音,要是認真學,基本上一看就會讀,就是不懂其中的意思。
所以,孩兒回來就琢磨了一下,用他們的文字來注音。
這樣我們的文字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說起文字,這應該是東西方文化的最大差別。
漢字是音行義結合體,由象形文字演化而來。
而西方大多是音義結合體,由簡單的字母組成。
當西方學到東方的活字印刷術後,字型簡單的優勢逐漸提現出來。
印刷成本大大降低,隨著西方的全民開智,西方在世界的話語權超過東方。
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漢字進行全面資料化之後,漢字簡短有型有意的強大優勢再一次提現。
這也是後世華夏短短几十年就再一次崛起的原因之一。
大家有沒有發現,用漢語說一句話,用其他語言來翻譯,往往需要一大篇幅。
這在看新聞時經常出現一種情況,當中方發言人講完話之後,需要靜靜站在發言臺上等待很長一段時間。
等待同聲傳譯翻譯成其他語言。
而其他發言人長篇大論,中方傳譯就是斷斷續續的翻譯。
但基本上西方發言人講完,中方傳譯也就翻譯完成。
不要小看這一兩分鐘時間,這不僅說明漢字的效率更高。
學習漢字能提高人民的反應能力。
這其中最絕的就是九九乘法口訣,用漢語背起來朗朗上口。你用其他語言試試。
中國在北宋就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但眾所周知,宋明兩朝都是有名的不重視工匠的朝代。
所以,雖然有了活字印刷術,但排版的工匠卻大多不認識字,這是多麼荒唐的一件事。
但事實就是這樣,工匠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撐他們去學習文化。。
更何況活字印刷術的活字都是反體字。
以至於幾百年了,民間還是多采用雕版印刷。
工匠不識字,只能照葫蘆畫瓢。
但要他們在幾千上萬個活字中,找出一個同樣的反體字,恐怕還不如讓他們重新雕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