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知,代表民意的眾議院根本就沒有多大作為……”
“這個制度我倒是知道,現代日本把貴族院改稱為參議院了。日本的這個君主立憲制的形式倒是很像英國啊,讓我想起了大英帝國的上議院和下議院……”
“他們之間可是有著很大區別的!英國是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度,由內閣掌握國家的行政權,對議會負責,英國女王和國王是無實權的!日本則是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度!是由天皇任命對他負責的內閣,直接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所以,日本的君主立憲政治——也就是議會民主和政黨政治——與天皇制的專制主義相比就顯得十分軟弱無力了。這些內部因素荼毒著他們的心靈,而最終導致他們走向軍國主義的,卻還有著外部的不可抗力因素……”
“是環境的影響吧?”
“正是!!!”
張小衝驚訝的望著一語中的的薛紫辰,張口說道:“你還真有見解啊?怎麼想到的?”
“這其實不難,和我喜歡的偵探理念有著一曲同工之妙,我因為愛好偵探學,而去學習過社會心理學,雖然還沒學完,但我瞭解了很多相關的知識。咱們人類,首先是生活在情境中的生物,深受其環境的影響。是情境塑造了我們,決定了我們未來的諸多可能性,我們便不可能獨立於他而存在。”
“確實如此啊……”約翰·貝克聽後有感而發,低聲訴說道:“就環境來說,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與世隔絕。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浩瀚的海洋是島國日本的天然安全屏障,外來勢力很難進入。這種獨特的封閉地緣環境和與世隔絕的歷史人文環境,造就了單一的大和民族的內聚力和獨特的傳統文化,自從江戶幕府1615年制定的《武家諸法度》和《公家諸法度》形成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以來,在其傳統的貴族文化之後崛起了新興的武士文化。要說這種在特殊環境下誕生的特殊文化對日本歷史的發展那是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武士文化也就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百多年的戰國時代!各國的大名,領國群雄割據,戰亂不斷,並逐步形成了武士階層。武士階層在中世紀的日本那可是四民之首!以征戰殺戮為職業,具有濃厚的宗教和主從依附特徵。直到1192年第一個武士政權——鎌倉幕府建立,日本進入了六百多年的武士統治時代,這個時候日本與中國建交,日本武士文化也逐漸吸收了中國的儒家理論,令其與他們的‘武家習氣,弓矢之道’相融合,形成了忠君、節義、廉恥、武勇、堅忍等一整套封建論理規範!這,就是世人皆知的——武士道!”
“這是引領日本走向邪惡之路的又一個關鍵點。當然,吸收了中國的儒家文化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武士道的本質,相反,只是給它披上了儒雅的外衣。沒有使他們變得像中國文人一樣弱不禁風,反而固化了其嗜殺的本性!變得更加兇殘!”劉家駿說道:“封建武士經常以試刀為由無故砍殺路人,卻在之後彬彬有禮的對著死者鞠上一躬,說聲‘對不起’……”
“啥?”張小衝咧嘴驚歎道:“那管個屁用啊……”
“哎,日本人就覺得這屁有用。武士道可是日本社會倫理的基本支柱!”約翰·貝克笑著說:“武士文化及其思維模式崇尚自然界的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法則。在文化價值取向上愛走極端,要麼‘全是’,要麼‘全不’。他們服膺強者、蔑視弱者,對主子、對強權,它恭順、忠誠,可以為之切腹、**!對弱者則從內心加以鄙視,可以毫不動情的對其施以刀劈、槍刺、火燒等手段。在戰爭中的表現,就是對戰敗國竭盡燒、殺、搶掠之能事!獸性大發!而自己戰敗就切腹自殺,很少舉手投降!”
“沒錯。”劉家駿不住點頭表示贊同道:“武士文化也是一種扭曲的榮辱觀念文化,他們把名譽看的比生命還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