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李治的疑惑(第1/2 頁)
這也難怪,都說亂世的皇帝,盛世的肥豬。
大唐剛剛立國的時候,從太宗皇帝李世民,到一些郡王,諸如河間郡王李孝恭,皇族成員中不乏戰功卓著、武藝高強的將軍。
但是隨著盛世漸起,皇族的成員就不可避免的變得驕奢淫逸,對於太宗皇帝“後世子孫不得拋卻武藝”的訓話,當成了耳旁風的不是一個兩個。
皇帝是逃不了的,作為大唐最直接的代言人,他自然不能懈怠。但是皇子中,擅長武藝的,真就是鳳毛麟角。至於雍王,早年間除了學習儒家典籍以外,那就是玩樂了。
正是這樣的背景和前提下,今日李賢的表現,絕對堪稱震撼人心。以至於,震撼震撼的,就震撼到了皇帝的金鑾殿中。
金鑾殿是皇帝的寢宮之一,而此時改造成了類似靈堂的構造,寬闊的大殿內部,只有一個巨大的香爐,還有一個靈位。
而此時的李治,就跪坐在香爐之前。
香爐內總有三炷香處於點燃狀態,不曾斷絕。
不論是誰,這個時候看到李治,都不會把他和大唐的皇帝聯絡到一起。
蓬頭亂髮夾雜著白髮,油漬麻花的不說,就是一襲麻衣,也被燭火燒的到處都是小洞。
太子李弘猝死,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慘劇,放到誰的身上也承受不住,哪怕這個人是皇帝。更別說身在洛陽行宮,李弘猝死前夜,為了考校太子,是他下令將部分奏摺送過去的。
這些天來,李治一直認為是自己的過錯,正是那些勞心勞力的奏摺,斷送了孩子的性命。
可憐天下父母心,都說皇帝絕情,可是皇帝也是人,不可能對自己的親生孩子的猝死,視若無睹、為自己開脫。
遠遠的看到皇帝這個樣子,大明宮內務總管姜暠也是感同身受,不由自主的壓低聲音,輕聲呼喚了兩聲:“聖人,聖人。”
閉目沉思的李治,睜開眼睛,看了一眼香爐裡剛燒到一半的檀香,嘆息一聲,也不起來,就原地挪了挪,面向姜暠的位置。
扯開嘴唇間的黏液,李治沙啞的嗓音響了起來:“有何事?可是大臣們要朕停止悼思,回去上朝?”
姜暠連連搖頭:“非也,聖人,朝堂中的大臣們,也知道您此時是何等的悲苦,並未有人上奏請您上朝。不過侍中,倒是送來一封書信,說是有些私下裡的話,要跟聖人說說。還有前內務總管李荇,今天也送來了一封書信,想來是稟告雍王府的事情的。”
“哦?”
李治並不意外張文瓘會寫信給自己,作為侍中,本身就有指摘帝王過失的職責。那封信不用看,也是商量回去上朝的。之所以沒有上奏,則是張文瓘個人素質的體現。
當官,尤其是當侍中這樣的大官,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後行。
別的不說,要是張文瓘首先上奏,後面必然跟上來一大堆請求皇帝回去上朝的奏摺。如果沒人打頭,大臣們才不會做這種得罪皇帝的事情。
至於跟風....
法不責眾,就是皇帝發怒,最後倒黴的,也只有領頭的一個罷了。畢竟大臣們上奏是有理有據,皇帝有肆意胡來的特權,卻也得有一個度。
對於張文瓘,李治還是比較欣賞的,雖然明知道信的內容不會太令人舒服,卻還是命姜暠取來。
正午的陽關穿過殿門,正好照在信上。在驗看了火漆和張文瓘特有的密信痕跡沒有問題以後,李治才開啟了信。
第一張紙寫得滿滿的,內容果然不出李治所料,是委婉的請求皇帝不要過於悲傷,如今朝政耽擱多天,尤其是關於安東都護府的事情,沒有皇帝參與,臣子實在是不方便定奪。
安東都護府的事情?
李治只是想了一下,就猜到是怎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