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掉了,就象《羅拉快跑》摧毀了部分電影理念一樣。我想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劇作深刻的思想性,前面已有論述;二是王小波並非寫劇本的編劇。我們若用常規的思維來解析這個劇本,非但會失去對這個劇本的深刻理解,而且也失去對廣義和狹隘的辨別能力。畢竟這是一部中國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劇本。我本人由於很少染指獎項,所以對獎的認識很淺薄,也不是一個迷信者,我想,獲獎本身其實毫無意義,有意義的是獲獎之後。但王小波的作品在獲獎之後還是沒有意義,這則是我對它產生興趣的主要原因。
具體來說,劇本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阿蘭與小史的故事,阿蘭自己的故事以及夢幻中衙役和女囚的故事。從結構上講,夢幻中的故事是遊離於整個故事框架的,它只對主題負責。而劇本也並不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體,開篇從小史的回憶入手,結尾卻沒有回到小史回憶前的那個時空去,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使思索無限延長下去。在整個劇情中,三個故事都是彼此穿插進行的,以小史和阿蘭的故事為主線,以阿蘭的經歷為副線來調動主線中小史的情緒,衙役和女囚的故事則是精神線索,這樣就是三條線索在並進,這種劇作結構,我確實很少看到過。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現實中兩條線索的合併以及現實與夢幻兩條線索的同步。這種詭秘複雜的敘事結構充滿了強烈的誘惑力與判逆色彩。從劇本上看,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旁白遠遠高於現實對白的比例,這與作品所要追求的風格密不可分。上述所談的是劇作本身的主要特點,由於我沒有讀過《東》的原小說,也沒看到已攝的電影,因此,這裡的評述畢竟有些偏頗。但我從中得到一個根本認識,即創作與製作的區別,想創作的人無須學習劇作理論,而搞製作的人則要牢牢把握劇作的規格,畢竟我們要面臨二十部大片的考驗。
王小波的作品透過描寫權力對創造慾望和人性需求的壓抑和扭曲,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的荒誕性,寄寓了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索而悲憫。《東》顯然繼承了王小波一貫的創作精神。前面已經談過,同性戀並非不道德。我看過一部古書(非《鏡花緣》),上有男人國和女人國,他們長期處於同性戀的狀態,但他們中有不少人渴望異性之戀,若情況反過來,恐怕也不是沒有可能。我之所以這麼說,並非要尋求所謂的新鮮與刺激,我只想表明傳統是多麼地不真實,雖居高位卻岌岌可危。在《東》中,我們看看衙役的皂衣與水火棍,小史的警帽和手銬,自然會明白什麼叫傳統,什麼叫虛偽,我們再想想阿蘭的愛情和白衣女囚的渴望,自然也會明白創造欲和人性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王小波這部作品的精神內涵,什麼同性戀題材,毫無意義,根本就不是為這類人群頌揚,而是表達自己對權力的蔑視和對人文的追求。而且信心十足,結尾處早已蘊含此意了。我想,對權力的蔑視與嘲諷是這部影片遭禁的主要或說根本原因。
寫了上述如許言辭,似乎應該收筆了,但心中還是有些遺憾,不僅僅遺憾影片所受的待遇,更遺憾傳統之偉大,人文之渺小與社會之純潔。哀哉!
韓兮
寫於2000年頤和園。 最好的txt下載網
《獨家新聞》:難以歸類的故事
題目是借用了斯嘉麗的話,的確,這部電影很難讓人歸類,但電影為什麼一定要歸類呢,只要好看就行了。
於是,歸類變成了元素,這部影片是集懸疑,幽默,幻想及性於一體的影片。
對於懸疑影片,最重要的是設套與解套的過程,在這部影片中,前面所留下的線索基本上都用過了,但許多線索都處於一種模稜兩可的狀態中,其實影片中的臺詞也表明了這一點,即所有線索只能作為推理而存在,絕不能成為有力的證據,要不是最後那個富家子弟彼德自己沉不住氣,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