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江海市鶴類保護基地(第1/2 頁)
林森早上起來洗漱了一下,站在鏡子前面細細的打量自己,明顯感覺自己的氣色比以前好多了。
只見鏡子裡面的林森面板溫潤、臉上彷彿又一層瑩瑩的寶光。
林森曾經看見過拳經裡面關於化勁的記載:化勁就是練神還虛,也叫洗髓之功夫,這個過程是易髓換血、脫胎換骨的過程。
拳經謂之“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是謂之化勁。練化勁者,與前兩步功夫之形式無異,所用之勁不同耳。三會者,明暗化勁是一式。九轉者,九轉純陽也,化至虛無而還於純陽。是此理也。
也就是說化勁修煉,氣血內斂,可以藉助雷音洗髓、鍛鍊內臟,久而久之可以脫胎換骨,再造新血,讓身體更加強壯。
只不過林森現在的功夫進度開始慢了下來,如果不想靠著面板強行加點橫推,就只能自己想辦法。
現在沒有找到新增能量的方法,林森決定學習前輩們觀摩動物。
他的虎鶴雙形拳,一為虎形,一為鶴形。
虎形他已經看到了,今天他就準備去看看鶴。
鶴是一種瀟灑而高雅的鳥類。在中國人的傳統中,鷹代表了威武,而鶴卻代表了長壽及脫俗。
鶴有極端高度的警覺性,但並不謬然而動,故《鶴形拳》的宗,亦是“以靜制動”,“以逸待勞”;跟《龍形拳》之多變,《蛇形拳》之靈活、《虎形拳》之主攻、《豹形拳》之刁鑽等均絕不相同。
《鶴形拳》以守待攻,故有“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先動”的口訣。因為,敵人在進攻時,其弱點必顯,故不若讓對方先動,才乘其弱點之際於以攻入,則可一舉而敗敵。且《鶴形拳》之防守架式或是跟敵人正面相對,令敵人感到自己處處被《鶴形拳》的使用者所洞悉先的心理威脅下顯露懼態而消失戰意;於是《鶴形拳》的使用者便可乘虛而襲擊,使對方“未戰先敗”。
《鶴形拳》卻以“高吊提馬”及“獨腳馬”等高樁馬姿態出現。這一形態往往佔了居高臨下的優勢;且前腳懸空或祇以腳尖觸地的形式正是以此嚴密保護下盤的辦法,若對方謬然進襲,則祇有傷於此腿之下而已。
《鶴形拳》以逸待勞,以“追形”之戰術處處嚴防方的動態,使對方難以乘虛而入。
“鶴咀”為《鶴形拳》中最常用的一種手法,分為兩種形態-“開口鶴”是以食、中兩指伸直而其餘三指曲而成;通常用以戳向敵人的雙眼,腰肋等部位。“閉口鶴”則以食指伸直而其餘四指屈曲而成;通常用以戳向敵人的咽喉,小腹,或眼睛之類的較弱部位。
“鶴爪”是以食、中兩指配合拇指一起形成如爪狀的形態。“鶴爪”通常用以阻截及抓緊敵人來拳的手腕,偶然也可用作攻擊敵人面部之用。
“鶴翼”是將兩臂儘量向左右兩方展開,雙手成掌狀的形態。這一形態不但可用以保護本身上中路及左右方的龐大範圍,更可構成敵人的威脅,使對方不清楚《鶴形拳》的使用者究竟使用那一邊的手法對付自己。
在馬步方面,《鶴形拳》多采用“高樁馬”,故轉動及起腳均容易,尤其是換步及變動身形更是靈活無比。至於單腿提起之作用,不但可用以隨時踼,更可在某些須要將整個身體前傾的招數中往後伸直以保持身體衡之用,如在“鶴入竹林”中即是。
林森的鶴形拳已經純屬,差的就是真意。
林森走到早餐店,喝了三大碗豆漿,兩籠包子,外加十個雞蛋,他經過這段時間的修煉,腸胃已經適應了他增大的飯量,消化能力大大增強,這麼多食物吞下去,林森並不感覺難受。
解決完早餐,林森就收拾一下出發了。
古代修煉者,都喜歡找個無人僻靜的深山老林結廬修行,除了能躲開紅塵滋擾,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