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我們也有兩隻手(第1/2 頁)
有著大把時間的李劍垚先是回到了村裡,因為大規模下鄉開始了。
總說下鄉下鄉,為什麼下鄉這事得說明白,從社會層面來說,68年出現了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六屆初高中學生一起畢業的奇景。
三年前的風,吹到了今天,老三屆們在城市裡的規模與日俱增,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
這些人要吃飯,要工作,但城市裡已經無法解決他們的需求。
從經濟層面來說,50年代,依靠毛熊的重工業轉移,創造了大量的軍工產業,這部分的我們是花了錢的,也就是造成60年左右的饑荒的主要原因,前文說到過,生產剩餘多是用來拿去還債了。
等到交惡的時候,三線建設開啟,把大部分的工廠都搬到了三線、山溝裡,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這是為了避免在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把好容易置辦的家當給弄沒了。
簡單總結就是攢點家底不容易,得好好護著。
而這部分又花了將近2000億左右規模的成本,導致了嚴重的赤字,換句話說就是經濟危機了,在赤字加重的情況下,沒有再多的錢去創造就業機會,所以積壓的這些人除了整日的瞎折騰,根本無法創造價值。
這時候又沒有網路遊戲,有沒有外賣快遞,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擺在了臺上。
“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閒飯”的號召下,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插隊成了轉移就業矛盾的最直接的方法。
下鄉的兩大模式,一個是農場(兵團、幹校),一個是插隊。
農場能有多少,更多的都是插隊下鄉了,一個個十五六歲、十七八、二十來歲的城市年輕人,紛紛跑到農村去,正所謂“不在城裡吃閒飯”,到農村的時候吃的就不知道是不是閒飯了。
城裡的孩子誰會幹農活?怎麼去跟整日伺候莊稼的人去比挖地除草追肥收割的工作效率?
所以從兩面看,一方面把這些吃閒飯的攆到了農村去了。
另一方面,農村不得不接收這些人。
城裡的危機解除了,農村的問題也來了。
李劍垚最討厭的就是有的時候有的人犯了事兒,就從組織踢出去而不是直接弄死,你看總得來說一共兩個單位,從你那踢出去了,是不是就踢到我這來了?
啊,你那純潔了,髒了我這兒,像話嗎?
不過對於這種下鄉插隊的事情也是沒有辦法,既成事實,如果無法更改,那就得閉目享受。
對於村裡來說,下鄉的知青並不會給糧食上帶來壓力,但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分紅上處於絕對不公平的狀態。
所以李劍垚回到村裡的第一時間就是找到十大爺李厚河,在爺爺的見證下,說清楚了這個政策可能會給村子帶來的影響。
“下鄉已經是必然,外來人口給咱們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在錢上,過去的幾年,我們依靠現有的產業,每年村裡都能創造可觀的分紅。
這事兒十大爺你也知道,我們的錢分配是有原則的,哪怕是我、我姑他們,戶口一旦離開了大隊,咱們就不會給這個人分紅。
如果知青來了,按政策享受同等分紅、分糧的待遇,那無疑是對咱們村裡生活了上百年、土生土長的這些人不公平。
如果給這些人一口吃的,鄉親們也許不會在意,畢竟咱就沒有餓死人的傳統,要是分錢,這事要是開會,大夥兒會怎麼說?”
十大爺吧嗒一口煙,
“能怎麼說,打死也不會同意!你小子有啥好主意沒?”
“我倒是有點想法,我說說,爺和十大爺你們也參謀參謀。
一個是,透過十三大爺,在縣裡直接制定咱們大隊不參與知青分配,這樣的話就不會有後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