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3 頁)
坦克的出現在德軍中曾經造成了極度的驚恐,甚至在戰鬥結束了相當一段時間之後,德軍士兵仍然驚魂未定。這些初期的坦克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一方面應當歸功於它們對武器裝備的巨大破壞作用和機動作戰能力,另一方面應當歸功於它在德軍士兵中所產生的巨大心理作用。在對情報加以分析之後,人們就不難看出為什麼要把士氣因素看得這麼重要了。這裡,在人類歷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巨大的機動能力、同火力和防護成功地組合成了一體,並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進攻性武器,這樣的武器人們在有史以來的任何戰爭中還從來沒有見到過。當這種隆隆而來的坦克怪物步步逼近時,位於第一線的步兵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緊迫的問題就是必須當機立斷,迅速作出決定。步兵面臨著三種可能的決擇:要麼阻住坦克,要麼舉手投降,要麼臨陣脫逃。這裡既沒有以往的經驗可資借鑑,又無平時的訓練提供幫助,他手中擁有的武器在這種迎面開來的坦克面前,已經變得毫無用處,而其夥伴們的處境也跟他彼此彼此。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德國人選繹第二種和第三種辦法顯然是不足為怪的。難怪德國人最初傾向於把坦克視為一種不正當的武器。在松姆河進行的第一次坦克戰鬥結束之後,德軍第3軍團的參謀長對其上級作了這樣的報告:&ldo;在最近這次戰鬥中,敵人使用了一種新型作戰武器,這種武器極為有效但又十分殘酷&rdo;。
但是,德軍非常善於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後來的幾次坦克進攻,一直到1917年春天才得以發生,但在這些進攻中,英軍的坦克都只是部分地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坦克乘員缺乏適當訓練,另一方面是由於道路泥濘,還有就是步坦之間缺乏有效協同。在這次戰鬥中,德軍步兵首次對英軍坦克進行了反擊。自1915年以後,德軍曾經給其機槍射手和阻擊手發放過一種特殊型號的子彈,這種子彈就是著名的&ldo;k&rdo;型子彈。k型子彈比普通子彈重,並且含有一顆碳化鎢彈芯。這種子彈的加工非常精細,彈丸的重量與發射藥的重量嚴格相匹配,這就使得所有這種子彈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和彈道。它們的主要用途是用於對遠距離目標和帶有防護的目標進行精確瞄準射擊。這種重型碳化鎢彈芯子彈的遠距離射擊精度比普通的鉛芯子彈要高,這就給阻擊手對800 yd(7312)甚至更遠距離的目標進行射擊提供了條件。在稍近於800yd的距離上,它可以穿透用以防護前沿塹壕內的哨兵與瞭望哨的薄綱板。但在阿拉斯(arras)戰鬥中卻發現這種子彈還能穿透英軍k i和 k ii型坦克的裝甲板。這兩種型號坦克的裝甲薄得要命,它們的厚度在02-04(598-1016)之間,而且使用的是一種在商業上被稱之謂&ldo;鍋爐板&rdo;的軟質鋼板。然而,對於這種&ldo;鍋爐板&rdo;的缺點,德軍最高統帥部並不知道,那是在阿拉斯戰鬥已經開始2天之後,即在1917年4月11日,在布里闊特(bulleurt)的一次猛烈反擊中,德軍繳獲了2輛英軍坦克以後,k型子彈的實際效能才被德軍發現。在此之後,為了跟坦克進行作戰,德軍最高統帥部立即給每個德軍步兵戰士發了5發k型子彈,而給每個機槍手則發給了‐條滿裝 k型子彈的彈鏈。
然而,此時的英軍同樣也已發現了k型子彈的侵徹威力,於是,對行將發展的下一代新型坦克,立即提出了必須增強裝甲防護的要求。除此之外,德軍還意外地發現了另外一個情況,這就是普通的步槍和機槍射出的子彈所具有的&ldo;濺射&rdo;作用,同樣具有殺傷坦克乘員的能力。在早期生產的坦克上,到處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孔洞,例如,裝配不合理的車門、窺視孔、觀察縫、槍炮發射孔、手槍射擊孔等等‐&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