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1/2 頁)
第29節 尚武、平和與良性生活(1)
一個小民族,要想發展進步,尚武當然是一個最必要的習性。日本人的尚武,是人人知道的,他們在社會上種種的風習,與乎各種組織制度,處處可以表示出他們尚武的精神來。這一點倒是十幾萬留學生,人人替日本人宣傳得夠了,用不著我再來說。我想要特別說明的,倒是充滿日本社會的一種平和互助的習性。我們一定要了解,尚武的習性、組織、制度,一定靠平和互助的習性去調和它、幫助它,才有真實的用處。&ldo;為生存而競爭,為競爭而互助&rdo;,這是生活的本能。尚武是為競爭而有的德性,平和是為互助而有的德性,兩者同時是天生成的。無論怎樣野蠻殘酷的社會,都有多少平和的習性。如果天下有不會流淚的人,有不會流淚的民族,那麼或者他會絕對不懂得平和的,如果不然,無論怎樣好勇鬥狠,一定是有一種平和的情緒,流在民族生活的大平原當中。
日本人尚武的風氣,不只是在封建時代幾百年當中養成,是他開國以來一種新民族的生存必要上產生出來的習性,在前面幾章裡,處處都有說明瞭。而他們和平的習性,表現到社會風俗上成為一種制度,這確是中國文化和佛教文化普及發展的結果。固然,平和的佛教,到了日本,帶了許多殺伐性,中國講仁愛講中庸正道的孔子學說,會造成日本古學派的山鹿素行的神權說來,這是證明思想會隨境遇而變化。可是我們再翻過一面想,日本這個山間蠻族,如果不得到中國印度的文化,他自己本身,決不是在二千年的短時期當中,發展得出高尚的文化來的。豈不是至今還是吃人肉、喝人血的鬼麼。
日本的傳說,有說上古時代,日本地方住著一種&ldo;鬼&rdo;,是最野蠻的原人,專門吃人肉、喝人的血。‐‐尤其使我們特別注意的,就是日本社會生活當中一切平和的習性,都是佛教種種教義、教儀、教禮的表現和中國文化的&ldo;禮教&rdo;的表現。直接淵源於日本固有神道的思想行為是尚武,直接淵源於中國印度的思想行為是尚文。更就精神生活的分析上說,日本的信仰生活,產生尚武的風習,而藝術的生活,產生平和的風習。我們試把日本所有的藝術,分門別類,一件一件的研究,的確很少發現和戰鬥相關的藝術。‐‐除了武器的裝飾和狂言當中關於戰事的題材而外,多是表現平和思想與平和生活的。&ldo;茶道&rdo;&ldo;插花&rdo;兩種特殊藝術的流行,並且是專為打消武家殺伐的習性化干戈為玉帛起見,這是歷史所明白告訴我們的。
日本民族的文明,年代是很淺的。封建制度的廢除,不過是六十年前的事情。然而社會的文化,確是比中國進步得多。各種野蠻的械鬥,和名實相符的部落生活,在日本內地,是非常之少的。中國北方的寨子,南方的堡,這種完全是聚族而居的部落,在大一統的放任政治下面,他們過的生活,還是日本封建制度以前東南東北各地民族制下的生活。法律的效力,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而政治的效力,不能強制人民的行動。再加上一個專制的愚民政策,於是中國民族的文化,除了腐敗墮落的長江而外,和北方諸胡混合的黃河流域,和苗徭雜處的西江流域,連封建制度的干涉政治的訓練也沒有受過,一天一天向野蠻方面退化,這是很當然的。日本的社會裡面,所以確實流行著中國禮教的好處,而中國只保留著禮教的腐敗無用的墮力,就是這個緣故。
我們從前住在日本的時候,那時日本的人口,沒有今天這樣稠密,資本主義沒有今天這樣成熟,由金錢造成的階級區分,沒有今天這樣明晰,生活沒有今天這樣困難。那時日本社會生活的情況,還儲存著不少舊日的良好風習。凡是二十年前到過日本的人,都很知道的。便是在歐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