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那邊導演進入會客廳,就見顧桓中和其他電影公司的老闆出來相迎。
「顧總,好久不見了。」
「張導。」
「肖總、汪總監……」
「一家人,都坐。」顧桓中拉開椅子,請張明義入座:「忙起來也有好幾個月沒去看望張導了,聽說您如今正在籌備一部新片,不知道是什麼型別的片子?」
「和以前一樣,劇情片,」張明義瘦削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也不算是新片,說實話,這部電影啊,我都籌劃了有快二十年了。」
「二十年?」顧桓中一愣。
「是啊,從第一部 拍攝農村的電影獲得金棕櫚之後,我就有了這個打算,」張明義道:「後來啊,這個想法就漸漸成形。」
顧桓中思考了一下:「您是打算……回歸以前的拍片方向,反映中國的民俗和文化?」
張明義導演是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作為西北導演,以一部《高山之下》革新了中國電影敘事語言,從此之後,反映中國民俗和土地文化的電影走出國門,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崛起,並且屢獲大獎。
但後來,尤其是千禧年之後,張明義導演忽然放棄了自己擅長的題材和風格,開始拍攝商業片,以一部打星雲集的《歸者無路》衝擊了好萊塢電影,這其實是他在電影全球化和商業化這個大背景之下,完成自身藝術轉型的標誌,但被當時的影評家罵地體無完膚,說張明義是把中國電影「帶歪了路」。
「我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張明義回憶往事,道:「我如果不率先領頭完成中國電影商業化的過渡,那現在中國電影就會跟歐洲那些國家的電影一樣,和灣灣電影也一樣,無法對抗來自美國好萊塢大片的衝擊,從而被好萊塢佔領市場。藝術片永遠打不過商業片,就像一條木板船打不過堅船利炮一樣。」
「但我不再拍藝術片的原因還有一個,」就聽張明義嘆了口氣:「當年我拍了一部片子,選送威尼斯電影節的時候人家給我退回來了,說裡面的高樓大廈都是假的,中國的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住得起那麼高的樓,我以前拍攝的農民住在棚戶裡,那才是真正的中國,說我不能把藝術政治化,不能替政府宣傳。」
張明義非常生氣,原來我能獲獎的原因是,你們覺得中國人就是窮的,就是落後的,你們就是看不見中國的發展,也拒絕看見。
從此以後,張明義就不拍農村的東西了,直接轉型商業片。
「後來,我意識到愚昧、固步自封的人其實是他們,」張明義道:「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理解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個跑來中國拍攝北京城的義大利導演的鏡頭裡,拒絕相信中國已經趕上時代的潮流,甚至已經在引領時代了。」
所以張明義籌劃了這麼多年,並且終於下定決心要拍攝的電影,名字、內容和主題是完全一致的。
《中國》。
在場的所有人聽到這個名字,都不由自主肅然一震,心潮澎湃。
「拍攝一部,」顧桓中道:「全面反映新中國70週年改天換地、面貌一新的電影?」
「是,拍這片子就是想要狠狠給那群老外上一課,讓他們睜眼看世界,但是,」張明義忽然撓了撓頭,有些老頑童似的嘆了口氣:「……好難拍啊。」
顧桓中:「……」
如果這電影換做任何一個導演來拍,風聲放出來估計都會被全國人民的唾沫淹死,也只有張明義導演,無論從資歷還是獎項還是個人能力,還是締造的傳奇票房,都撐得起這部前無古人的鉅作。
張明義是中國至今為止,唯一一個獲得兩座金熊和一座金棕櫚的導演。
只差一個金獅,就可以成為三大電影節的大滿貫。
三大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