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從陝西乾縣走出來的中科院院士、著名器官移植專家竇科峰(第1/5 頁)
院士出生地
竇科峰,1956年2月出生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
乾縣位於咸陽市西部,東接禮泉縣,南連興平市、武功縣,西鄰寶雞市扶風縣,北靠永壽縣、麟遊縣。
乾縣區域面積1002.71平方千米,2021年末,乾縣戶籍總人口人。
乾縣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初期,乾地就屬秦國。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乾地初置好畤縣。
乾縣文化厚重,乾陵,唐高宗李治與大周皇帝武則天合葬陵墓,位於乾縣梁山,
陝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的乾陵,就位於乾縣的北部,距離縣城6千米的梁山上。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個帝王合葬陵園,總面積接近240萬平方米。
據載,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
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
出生地解碼
竇科峰院士出生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這一地域背景對他的成長和後來的學術成就無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陝西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蹟和傳統文化。
乾縣作為陝西的一部分,也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竇科峰從小就對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激發他對知識和學術的探求慾望。
乾縣位於關中平原,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地區。這樣的環境培養出竇科峰院士的勤奮、踏實和務實的品質,這些品質對於科學研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乾縣與西安等大城市相鄰,這為竇科峰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提供了便利,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先進的科技和文化知識,於優秀的學者和專家進行交流,這對於他的學術成長和後來的事業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乾陵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個帝王合葬陵園,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激發竇科峰對歷史和文化的興趣,為竇科峰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靈感和啟示。
總之,竇科峰院士的出生地乾縣,對他的成長和後來的學術成就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這些影響既包括地域文化的薰陶,也包括教育資源的支援和個人品質的塑造。
院士求學之路
1970年,竇科峰參軍入伍。1973年有幸入讀位於當時重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護士學校。
1975年,竇科峰護士學校畢業後,在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普外科工作。
1977年,恢復高考第一年,竇科峰考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
1980年,竇科峰大學畢業後,回到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普外科,做了一名臨床大夫。
1988年,竇科峰經過深造,獲得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的碩士學位。
1991年—1992年間,竇科峰赴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外科研修深造。
2001年,竇科峰經過深造,獲得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博士學位。
2021年,竇科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求學之路解碼
竇科峰院士的求學之路,充滿了勤奮、堅持與不懈的追求,這段經歷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早期參軍入伍,並在護士學校學習,這段經歷為他打下了紮實的醫學基礎,培養了他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和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