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從山西應縣走出來的中科院院士、我國著名病毒學家高福(第1/6 頁)
院士出生地
高福,1961年11月出生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
應縣,地處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東望恆山之險,南扼雁門之要。
應縣東鄰渾源縣,西向平朔鄰山陰縣,北鄰懷仁市,南毗繁峙縣、代縣。
應縣國土面積1708平方千米,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末,應縣常住人口為人。
應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縣城北部有世界著名的木塔,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也稱佛宮寺釋迦塔,它位於應縣佛宮寺內,始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
應縣木塔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至今,應縣木塔塔內還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裡,經考證確認為釋迦牟尼靈牙遺骨,是七顆佛牙舍利中的兩顆。
不僅如此,塔內還保留著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書寫的“峻極神功”題記。
明武宗朱厚照於正德三年(1508年)題“天下奇觀”真績的匾額,仍懸在塔上。
出生地解碼
高福院士出生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這一地理環境與文化背景無疑,對他的成長和後來的學術成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應縣地處山西省北部,這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應縣木塔作為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不僅是當地人民的驕傲,更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瑰寶。
這樣的文化環境,使得高福院士從小就能接觸到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培養了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
應縣的自然環境,也為高福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地處大同盆地南端的應縣,擁有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這樣的環境,使得高福能夠親近大自然,培養了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山西人民勤勞、樸實、堅韌,使得高福院士,在面對學術研究的困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斷追求科學真理。
總的來說,高福院士的出生地應縣,從文化、自然、精神等多個方面,都對他後來的學術成就,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這些影響不僅體現在他的學術研究中,更體現在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貌上。
院士求學之路
1979年,高福考入山西農業大學,1983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大學本科畢業後,高福考入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動醫學院,師從郭玉璞教授,攻讀微生物學與動物傳染病學碩士研究生。
1986年,高福研究生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北京農業大學助教、講師。
1991年,高福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博士,師從david h L bishop(戴維·h·L·畢曉普)和Ernest A Gould(歐內斯特·A·古爾德david h L bishop、Ernest A Gould)。
1994年,高福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後,前往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跟隨Robert bell(羅伯特·貝爾),從事博士後工作。
1995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師從 John I bell(約翰·I·貝爾)、Andrew J mcmichael(安德魯·J·麥克邁克爾)、bent K Jakobsen(本特·K·雅各布森)。
1999年,高福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哈佛醫學院博士後,師從don c wiley(唐·c·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