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道。
“唔,幕千允,不錯不錯,這仁政嘛只是一說法,你再說說另外的兩個,能解決我大漢目前的困境最好不過。”
“這個……”幕千允思考了一下,“明君之御民,若乘奔而無轡,履冰而負重也。陛下御民之法甚多,以陛下之敏慧,御民賞而減稅賦,肯定可以得民心。至於御宇便為統治天下了,此法在前兩者基礎上而才可發展,需我大漢民心穩固,軍隊精銳,裝備精良方可。”
“嗯……這,好了幕千允是吧?你可以先再一邊看看,朕再問問其他計程車子文人們有何看法。呵呵,大家都是來互相學習的嘛。”
幕千允張了張口,似還想說些什麼來讓自己更突出些。無奈皇帝已經讓其他人開口,他無法再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語七七看著輕輕一笑,老皇帝是想現下最可行最簡單的方法,你說的這些大道理只能用來聽聽罷了,用於實際就困難了。
跟著,更多計程車子文人們站出來表達更多的理想和不太實際的說法,老皇帝的眉頭是皺的越來越深。御史臺之下吵起來的人漸漸便多了起來,更有甚者,聲音都快吼起來了,各人各訴己見,為對方不同觀點而互相吵鬧。
“夠了!”皇帝一聲怒喝,頓時聲息全無,老皇帝頭疼的揉了揉自己的眉頭,“朕讓大家暢所欲言,但你們看看,都說的狗屁不通,對這眼下一點建設性的作用都沒有,說的那些什麼大道理呀,朕都明白,但你們這些小子知道為上者的困處麼?朕也希望仁政,免去稅賦,但朕拿什麼來養活大漢幾十萬精軍?”
頓時,那些還想開口計程車子文人們啞口無言了。
老皇帝突然看到一直沒有說過話的語七七,再看那淡定的神色,頓時來了興趣,向語七七招了招手,“那個老三家的小子,叫七兒是吧?”
“回陛下,小子正是七兒!”語七七跪倒在地,恭敬地回答道。
“呵,好些年不見,你長這麼大了啊!咳,小彘兒在王府住的可好?”老皇帝笑著和語七七拉起家常起來,讓下面計程車子文人和周圍的記事太監驚訝起來。
語七七心中暗自叫好,看那些士子們的表情簡直太可笑了,剛開始那群鄙夷表情的人的臉色頓時拉的特別長,另一部分人則開始想著如何拉近關係了。“唔,彘兒弟弟在王府玩的很開心,七兒每天都在和彘兒在共同學習著。”
“哈哈,聽聞彘兒叫你七哥哥,這個還長不大的孩子呀,不煩你吧?”老皇帝關切的聲音讓語七七心中大有好感,老皇帝並不談他以前的那些胡來的事情,反而說起無關緊要的事情起來。
“沒有的事,七兒很喜歡彘兒,七兒對待他如親弟弟一般的疼愛。只是彘兒有些掛念陛下,有些想回皇宮。”語七七想著更親近的拉近關係,揀著討皇帝開心的話說出來。老皇帝果然不出其所料的開心大笑。
“這就好啊,這就好啊。”連著說了兩次好,忽地又問:“老三薦舉你,對這次納賢論治國之道,小七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呢?”對特別兩字咬的很重。
語七七一愣,隨即便反應過來,老皇帝對自己使親情主義,自己當然隨杆而上,連自稱也改變了,“七兒認為這治國之道嘛,其實和他們說的也差不多,只是陛下想的更多的眼前的事情,那七兒倒真有一些想法的。”
“哦,說來看看?”
“我大漢帝國目前的情形便是北有餓狼,沿海有狡狐,而內有虎狽。”語七七比劃了一下幾個動物,御史臺下有人輕聲一笑,這是什麼道理,拿動物來說事,只有一些明眼之人眼睛一亮,這形容太貼切了。老皇帝也是微微一思考,便帶著很大的興趣問道:“小七兒為何如此形容呢?”
“古有成語為狼狽為奸,即我大漢北方邊境的遊騎部落和國內一些諸侯聯手打擊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