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曹操震怒,劉曄試探(第1/2 頁)
孫權在赤壁之戰前,並不顯名。
被人提及,也多是以小霸王孫策之弟相稱。
曹操把魏石列在孫權之前,也是情理之中。
前兩年的衣帶詔事件,暴露了皇帝劉協想要親政的心思,但曹操一直認為,劉協個性懦弱,不太可能有勇氣正面與自己發生衝突。
但這一次,藉著魏石的任命,劉協突然發難,出乎曹操的意料之外。
看來,劉協也知道,若是一直放任下去,那他早晚有一天,皇帝位置不保。
既然內結朝臣不可行,那就外結諸侯以自保。
劉協釋放出支援魏石的態度,不僅僅是為了拉攏魏石,也是做給其他諸侯看的,跟著他劉協的,他會盡全力的支援。
“魏石,小輩可惡.....。”曹操一想到魏石,頭痛的固疾不知怎麼回事,就又開始發作起來,就算是神醫華佗救治,也只能緩解一時。
建安六年之前,魏石只是南陽寒門魏氏的子弟,沒有一丁半點的名氣。
但到了建安七年,君山、新野、昆陽、穎川、崤山.....,這一連串的地名報下來,一個比一個讓曹操氣怒。
魏石的軍事能力,讓曹操刮目相看。
輕敵大意者,必敗。
萬一讓魏石這個狡詐的小輩成了勢,那就又是一個心腹之患。
曹操想了想後,在頒詔使者劉曄前來辭別時,特意留他下來一起就食,席間更是再三出言叮囑,讓劉曄無論如何摸清楚魏石的虛實。
“子揚,你這一次出使上庸,沿途之上,要多加察探,發現異常,可記錄之,速遣人回報洛陽。若是能結識魏石軍中將校、謀士,也記錄之,尋機與其攀談敘舊,他日或可收為己用。”
這一次,曹操與劉協相互撕破了臉,詔書最後是按劉協的意思下發了,但在頒詔的人選上,還是曹操說了算。
經過曹操控制的尚書檯一致推薦,宗室劉曄被推選了出來,作為前往東三郡的使者。
這個人選,劉協也不好明著反對,因為劉曄也是劉姓皇族後代,他的祖先是光武帝劉秀。
曹操當然不反對,劉曄是他的心腹謀士,其地位僅次於郭嘉,與程昱、許攸等人並列,在官渡之戰之後,劉曄因獻投石車有功,更被曹操另眼相看。
“司空放心,曄此去,若不能探得魏石的真實情報,迴轉之後,當自請領罪。”劉曄信心滿滿的一拱手說道。
早在官渡之戰時,劉曄就在曹操帳下效力,甚得看重。
這一回到上庸頒詔,對劉曄來說,不過是一件很輕鬆的差使。
若是能順便幫著曹操摸清楚魏石的底細,那就是錦上添花,到時候曹操一高興,他的地位就又能提高了。
郭嘉的位置,劉曄不作想。
但超過程昱,排在第二位,劉曄還是有想法的。
這一次去魏石的東三郡,劉曄準備走藍田、嶢關,然後經武關道抵達上庸,這條道雖然不太好走,但沿途不需要經過其他人的轄地,安全性上有保證。
........
魏石得到朝廷使者前來頒詔的訊息,連忙下令沿途各驛亭做好接待事宜。
按他在前一世的經驗,但凡上面來調研視察,那就是欽差大臣,怠慢不得。
要是惹得許都來使不高興,回去之後,說上幾句添油加醋的逆言,那有可能好事變壞事。
建安九年,二月十六日。
劉曄這個頒詔使者,終於慢慢吞吞的到達上庸。
與正常的行程相比,他這一次足足花了有一個多月,可以說是蝸牛速度。
之所以這麼慢,是因為劉曄沿途之上要看要記錄的事情太多,所以,每日的行程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