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2/2 頁)
子為相或者施以某種報復,也不是不有可能的。但是,威王尊重莊子的選擇,否則,中國歷史上可能多了一個相國,而少了一個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這個故事同時告訴我們,尊重人才,用人之所長,不一定非要弄去當官、當大官。看來讓人才幹他所能幹的事、他愛幹的事比什麼都好。
【將計就計】說的是,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威王討伐齊國,在徐州打敗齊軍,而且要挾齊國一定要驅逐田嬰。田嬰想要挽回點局面,便派出說客張醜勸楚王不要這麼做。張醜對楚王說:楚王之所以在徐州戰勝了,是因為齊王沒任用田嬰之子田盼,田盼為國家建立了功勳,百姓都願為他效力。田嬰與田盼不和,齊國不任用田盼,而任用齊將申縛,申縛是田嬰的親信,可是人民不願為他效力,所以大王在徐州才戰勝了申縛。如果您要齊國驅逐田嬰,田盼必然會被任用。田盼如果被任用,可不是好對付的,到時候舉國復仇,這對大王您絕對沒有好處,於是楚王便不再提出驅逐田嬰的要求。
這個故事說明兩點:第一,楚威王善於納諫,且不分上屬下屬,也不分友人還是敵人,只要說的有道理,他就堅決採納。張醜不是楚王的下屬,是敵人的下屬,而且張醜的一番話多少有點忽悠楚王的意思。但是,楚王照樣採納。因為楚王也相信,田盼可能比他老子田嬰厲害。第二,楚王十分聰明,他將計就計,反正你田嬰已經是我手下敗將,留你在臺上也沒關係,你那點能耐翻不了天。第三,張醜的思維是逆向的,他沒有直接勸楚王不要趕田嬰下臺,而是說,如果田嬰下臺,田盼就會上臺,大臣、百姓都向著田盼,到時候舉國復仇,吃虧的就是楚王。反過來,田嬰如果一直在臺上,田盼就不會有機會,對楚國也就構不成威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