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生與死,人生角色的演繹(第1/2 頁)
人生永遠無法逃避的問題就是生死,不管是誰,生死都是需要經歷的。然而生死卻並非一成不變的,生與死是人生的兩個極端和矛盾體。生是死的開端,死是生的結束。
有生才會有死,有死便會有生。一個人的生,便是前一段的死的結束;一個人的死,便是這一段生的結束。生死相互對立,又相互轉化。就如黑暗與光明一樣,光明的極致便是黑暗,黑暗的極致便是光明。
死的終結便是另外一個生,生的開始便是對另外一個死的終結。天上的雲形成雨消散了,便是雲的死;生成雨落下來,便是雨的生。生與死是一脈相承的延續,也是前塵今生和今生來世的阻斷。
春天,嫩草擠破鬆軟的土地,這是生的開始,與前塵往事無關,只是今生的旅途。秋天,草地枯黃於大地之上,這是生的結束,死的到來,今生便告一個段落,與來世無關。這便是:看生是生,看死是死。
然而,生死並不一定是那麼清晰,更多的是延續和傳承。一個東西死去了,另外一個東西就出生了。死的代價是換來了其它的新生,生的代價是讓其它的死亡。生與死相互轉化,或延續,或傳承。
雨生於天,是因為雲的死。雨傳承了雲的意志,以同源的水落下來。雨落於地,便是雨一生的結束。然而滋養大地的雨,可以讓乾涸的田地得到溼潤,可以讓植物得到滋養,可以讓動物解渴。
受到雨水滋養的生物更加蔥鬱,這便是另一種生。雨的死,換來了其它物種的生,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匯入江河的雨水,在烈日和微風蒸發復變為雲,這也是一種生,這是屬於傳承的生。
雲的死,雨的生;雨的死,草的生。一個生,一個死;一個死,一個生。這就是:看生不是生,看死不是死。生死在轉換,世間本就是一個輪迴,如一個圓一樣,生是起點,也是終點,死是終點,也是起點。
雨生於天,死於地,這中間的過程便是一生。雨的生到雨的死,雨的死,再到草的生。由生最終回到了生,只不過生命換了另外一種形式,依然還是生。這便是:看生還是生,看死還是死。
一個人的生,是為自己而生,也是為他人而生。為自己而生,便是最初的看生是生,看死是死。當人生步入終結,便是迎接死亡,看生不是生,看死不是死。經歷人生的波折,生命被延續和傳承,還是回到看生是生,看死是死。
人做不到如神仙般長生不死、永世不滅,最終走向的都是死亡,然而,許多人卻會留下或血脈的傳承、或文化的傳承、或意識的傳承。看起來是死,實際上卻是另外一種生,自己的生以另外的形式存在。
人生存在的是此在,此在的你才是真實的你;前在的你並非真實的你,此在的你可能是前在的你或者他人的傳承;後在的你也並非真實的你,後在的你可能是此在的你或者他人的傳承。
正如從遠古一直傳承下來的華夏文化,它並非完全此在的人所建立。前在的人在那個時代建立那個時代的文化,透過傳承保留下來。此在的人,同樣會用一定的方式把此在的文化傳承給後在。
於是,文化不斷傳承,不斷繼承和發展,讓後在的越來越多。前在的人在前在的時刻已經由生到死度過了一生,此在的人同樣也會由生到死度過一生,他們都把各自建立的文化傳承給了後在。
前在的生還是生,只不過傳承給了此在的生;前在的死不再是死,他的死讓此在的人生。同樣的,此在的人生還是生,只不過是為了讓後在的人生,此在的死不再是死,他的死讓後在的人生。
生生死死是一個迴圈,是一個永不停息的圓。用生死不同的方式,不斷演繹著人生的不同角色。生的人是為自己而生,為自己而死;也是為他人而生,為他人而死。因此,生是生,也是死;死是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