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吸納(第1/4 頁)
在東方華夏傳統中,一般是從除夕“請神”開始,到初五“送神”結束,都稱為過年。
到了初六,紫禁城裡的皇帝要上朝御政,城市裡的商鋪要開門營業,學堂裡學子要上課讀書,新的一年就此拉開帷幕。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在中堂之中懸掛福字或者在門框上貼春聯,用五色彩紙,剪成銅線一樣的形式,用絲線結成一串,在大年初一的當天,高高懸掛在正房門楣之上,象徵招財進寶。
家家為了能有一個更好的象徵寓意,更是為了不輸於鄰家氣勢,常常提前幾天就已經剪銅線,穿串懸掛。
久之,風尚形成,每逢年節,戶戶門口彩紙飄揚,煞是嬌豔美好。而彩紙銅線高空漂搖的樣子,遠觀像是隨風飛入門,寓意財神進門而來,故也稱招財神。
正月初一,天剛矇矇亮,蓬萊縣郊,姜家溝就已經熱鬧起來,鑼鼓陣陣,有鄉里愛好玩鬧的人用胭脂、炭條將自己裝扮成文武財神,手拿長鞭,前往一戶戶宅院門外,開始放聲高歌。
院子裡的主人為了祈祝新的一年裡有好運,便會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銅錢串子掛在這些人脖子上。
這些“文武財神”拿到錢後,意猶未滿,也並不立即回家,而是敲鑼打鼓繼續去別家賀新年,寓意給家中送財送寶。
“四哥,你給的太多了。”範阿貴看著幾個文武財神歡歡喜喜地離去,心下不由感到一陣肉疼,強忍著不使自己追上去,將那送出的幾串銅錢討要回來。
乖乖,這送出的錢,怕不是有幾百文吧?
足夠家裡人吃好幾天乾的了!
“正旦日嘛,不就圖個喜慶,討個吉利!”範興保豪氣萬丈地說道:“反正不過四五百文錢,算下來,還不到兩角錢。這要擱著在漢洲,有些人家會對上門的財神直接送出金圓一兩塊錢。嗯,折算成你們秦國的銀元,差不多有六七塊多呢!”
“四哥,在齊國一個月真的可以掙十幾兩銀子?”範阿貴搞不懂什麼金圓和銀元的兌換比價,家裡也很少有這些“大額”貨幣,但他從範興保話語中還是能聽得出來,這位來自齊國的闊親戚根本不在乎那些隨手就送出的“小錢”,而且在他們齊國,似乎人人都是那麼有錢。
“你若是在工廠裡做工的話,剛開始只是一個學徒,也沒那麼多錢,但七八兩銀子是有的。”範興保笑著說道:“待伱幹了五六年,成了熟練工,差不多就能拿十幾兩銀子的工錢了。不過,還是很辛苦的,得在工廠裡工作十幾個小時。”
“工作十幾個小時,那又有什麼辛苦的。”範阿貴眼睛已經亮了,“每年的春耕秋收時節,每天也就睡幾個時辰,天不亮就要下地,天都要黑透了,才返家吃飯。哦,對了,四哥,在你們齊國,是不是天天都能吃上肉?……聽說,還有香噴噴的牛肉。”
“在我們齊國呀,牛肉、羊肉,還有鯨魚肉,那是隨便讓你吃,而且價格還賊便宜。幾角錢,就能買上一大塊鯨肉回來,那玩意,雖然有些嚼頭,也跟魚肉還不一樣,但吃起來還是跟牛肉有幾分像的。”
“俺這輩子還沒吃過牛肉呢!”範阿貴下意識地喉頭蠕動了幾下,“還有你說的那個什麼鯨魚肉,是啥呀?跟俺們海里撈上來的那些魚一樣嗎?”
“鯨魚呀,那傢伙可大了。嗯,足足有十幾二十頭牛那麼大!”範興保雙手大大地張開,比劃了一下,“只需要一頭鯨魚,估計這個村裡所有的人都算上,也不能一次把它吃完嘍!兩個月前,我帶回來的十幾個肉罐頭,其中就有鯨魚肉做的。在我們齊國,就屬鯨肉最便宜,然後就是羊肉和牛肉。我給你說呀,你只要到了我們齊國,雖然不能保證你天天能吃上肉,但隔三差五打一頓牙祭,那絕對可以保證的!”
三十多年前,範興保的父親範金甫砸鍋賣鐵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