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英國人的憂慮(第2/4 頁)
來越依賴增加國內消費稅、關稅和印花稅等間接稅。對於最主要的直接稅——土地稅,郡和自治市則一直按1693年時的貢獻而不是現在的地區繁榮程度分配,導致稅收沒有考慮到近百年來主要地區的經濟調整和變化,也沒有反映出這個時期稅負水平的增加。這使得稅收收入沒有與經濟增長保持一致,並且稅負的壓力主要壓在窮人身上。
為此,英格蘭政府開始轉向於長期借款,以挽救岌岌可危的財政支出。長期借款並不是英國人的發明,在同一時期的齊國,乃至歐洲金融大國荷蘭,早已經將它作為一種比較成熟的財政工具了。
當威廉三世入主英國時,他和他的荷蘭財政顧問們便將這套長期借款的金融手段引入了英國。為解決當時的財政急需,在三十年前(1692年),英國議會第一次以議會稅收為擔保進行長期借款。
除此之外,英國政府還透過發行帶有賭博性質的彩票來向公眾借款,彩票的面額很小(10英鎊或100英鎊),因此非常吸引人。獎金的支付期限可以延續很多年,比如1694年發行百萬彩票時就規定,只要購買彩票,那麼在接下來的16年裡每年都會獲得1英鎊的紅利。如果彩票中獎,那麼彩票的持有人每年就會獲得10英鎊,最高獎金可達100英鎊。百萬彩票成功地為政府籌得100萬英鎊的資金。
英格蘭政府還從特許公司,特別是英格蘭銀行、東印度公司和南海公司那裡獲取長期借款。由於股份公司享有政府授予的特權和壟斷,為了獲得這些特許權,公司一般要向政府提供資金作為交換,比如1698年作為頒發給新東印度公司特許狀的報酬,後者向政府提供了年息8%,總額為100萬英鎊的長期貸款。
在安妮女王統治時期,政府發行的大部分長期債券幾乎都被特許貿易股份公司認購,在這一點上,與齊國債券買方市場上形成驚人的一致。截止到了1720年,英國三家主要的特許貿易壟斷股份公司實際上已經為政府提供了1300多萬英鎊的貸款,這一數額佔政府長期借款的60%、總借款(包括長期和短期)的35%。
因此,在許多對外貿易政策上,英格蘭王國政府或多或少都要受到這三家特許公司的影響。
而齊國的財政收入當中,除了大量的稅收和中長期國債外,政府控股和參股的大型商社的年度利潤分紅,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這使得齊國政府彷彿從來不為缺錢而發愁過。
兩相對比之下,負債累累的英國政府,自然對財力異常充裕的齊國,簡直嫉妒得發狂。
“其實,對於我們英格蘭與齊國在經濟實力上的巨大差距,我並不感到沮喪,因為他們不僅擁有更為強大的工業製造,而且還佔據了廣闊的市場,更為關鍵的是,他們所控制的人口資源,比這個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要多。”夏特爾·特朗搖頭說道:“因而,在我們兩國有可能爆發一場戰爭的情況下,我反而是更為擔憂我們的軍隊。是的,不僅僅是我們的海軍,也包括我們的陸軍,在面對齊國發起的戰爭威脅時,他們能否承擔起保衛我們英格蘭的國土安全和海外利益的責任?”
“若是打一場有限的海上戰爭,我們英格蘭憑藉歐洲本土優勢,應該有五成以上的勝算。”克雷斯·麥肯想了想,頗為樂觀地說道:“至於陸戰,我不認為齊國會瘋狂地向我們英格蘭發起大規模的登陸戰。否則,我們勇敢的英格蘭士兵一定會讓齊國人在海灘上流盡最後一滴血!”
“親愛的克雷斯,你太小看齊國軍隊的戰鬥力了。”夏特爾·特朗瞥了一眼對方,“齊國的陸軍雖然沒有法國陸軍人數多,但他們的軍隊都是一群經過多年訓練並擁有大量實戰經驗的職業軍人組成。而我們英格蘭倚為憑持的海軍,還有陸軍,又是一個什麼情形呢?”
這個時期的歐洲軍隊雖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