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種地真是雞肋啊(第1/2 頁)
我爸已經老了,思維也似乎慢了許多,他的經驗似乎成了誇誇其談的擺設,他的過去只成了快樂的回憶。
而現在的時代,讓他感到了分外的陌生,他拿著智慧手機小心翼翼的尋找自己熟悉的溫床,父母在家裡似乎成了孤寡老人似的。
他們年輕的時候想要努力的跟上時代的步伐,沒有做生意的頭腦沒有本錢沒有大富大貴的人脈。
隨著打工潮去了南方的蘇州廣州,沿海城市的工廠裡掙著比種地多得多的錢,似乎種了一輩子地言傳身教傳下來的種地技能沒有了意義,他們惶恐不安很難的安心下來,家裡的十畝地並不能給他們出門在外打拼的勇氣。
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時候,我還天天跟著他們幹農活,除草澆地摘棉花,還誇過我眼疾手快是把保持農活的好苗子。
但等我上了初中了以後,家門前的當做麥場的空地也慢慢的住上了蔬菜果樹,從桃樹到柿子樹到蘋果樹,蔬菜從豆角茄子黃瓜韭菜到辣椒,地裡莊稼也換上黃豆和大蒜種上了兩年,最終還是不掙扎了,他們終於認清了種地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至於新型農業像網上講的水管噴灌遙控飛機灑農藥蓋塑膠大棚種植蔬菜水果花卉,這樣的路子很新穎但同樣的成本很昂貴。
如果他們有這樣的成本,誰還會一輩子呆在地裡去尋摸啊,這樣子的成本也非是他們來承擔的。
就連最簡單的蓋塑膠大棚吧,種植水果賣不出去真的是要被逼著跳樓去了,被逼著家都要散了。
人與人真的天差地遠,有的人可以承擔起失敗無數次,但只要成功一次就能東山再起,而有的人失敗了一次,就被打落到塵埃裡去,要拿著一生去償債,哪有那麼多的人能扛得住了。
電視裡教得新農業的致富農經,永遠都針對不是普通的農民,說的是拿著承包大片農地的“大小地主”們,專家說我們是小農思想,格局太小活該種一輩子地發不了財。
發不了財就發不了財吧,父母他們也認清了,發財的機會是有的,但破敗免災的可能也很大,而他們哪裡有財可破了。
地裡一年到頭只種玉米和小麥,因為就兩種省事還糧價比較穩定,除了澆地打農藥似乎就沒別的,播種收割的時候直接叫機器來工作上半天就夠了。
花生也只種上一點點兒留著煮花生吃,儲備兩麻袋花生留著榨花生油吃。
爺爺奶奶身體還硬棒的時候,爸媽只有該打農藥澆地播種收割的時候特意回家裡一趟,幫忙幹完了農活就回去了。
或者廠裡或者工地放假了清閒了就回家看看地,想除草了就除一點兒,想整整地裡的隔離那就翻土修上一修,不想管了那就不管了,對待莊稼也不像以前那麼照顧的精貴,大太陽底下貓在地裡下地除草幹到天黑是好久都沒幹過了,也沒讓我和弟弟去下地幹過。
他們體驗夠了田地和打工的拉拉扯扯,到我們這代就徹底進行了隔離,八畝地是他們與故鄉難捨難離的根,畢竟他們的四十歲之前的人生都靠著地來過活,打工只是不農忙時外出掙來的福利。
父母從我們上初中的時候,也到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年紀,更別說還是兩個小子,用錢的壓力就更大了。
他們也就常年到外地打工去了,家裡的地包給村裡的平爺來照顧了,種地的技能就留在他們的那一代就夠了。
我和弟弟長大了以後,走出鄉村落地城市就是父母對我們最好的期待,至於種地就不會不用罷了。
小的時候不理解創業失敗了為什麼要跳樓,為什麼會導致妻離子散,長大以後才發現,投資股權十萬打水漂就已經讓我很難承受了,債催人老五六年,更別說創業失敗了十萬根本就是小錢,五十萬上百萬才是普遍,這麼多對於普通人來說,簡直是讓人望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