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1/2 頁)
“言歸正傳。”
“管仲的變法之所以為後世淹沒。”
“原因有二。”
“其一是齊國一世而衰。”
“因為齊國衰亡的太快,以致以商治國的理念,不為天下諸侯接受。”
“齊國經管仲變法之後,國力可謂遠超其他,但齊國卻選擇不擴軍,不兼併的‘和平稱霸’,還一直主張‘尊王攘夷’。”
“這種腐舊的觀念無疑為後世君主不喜。”
“但其實也情有可原。”
“畢竟管仲變法時,周天子雖開始失權,但威望尚存,齊國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行吞沒兼併之舉?”
“第二點是管仲思想跟儒家思想背馳。”
“管仲變法意圖是刺激商貿,鼓勵消費,以商止戰。”
“而儒家思想,力推的是‘以民為本,輕搖賦稅,克己仁義’,這些觀念在管仲變法中,卻無一條能對應。”
“自不為以後世儒生為主流計程車人認可。”
“加之李悝變法成功,因而在儒家框架下進行改革,日漸成為了天下主流。”
“這方面暫且不談。”
“齊國經管仲變法之後,得魚鹽之利,從一個積貧之國,一躍成為了春秋霸主,雖只持續了一世,但從這次變法之後,齊國的財政始終沒有得到太多削減,更是因此滋生出大量的商賈大富。”
“後續的鄒忌變法,實則很是輕微。”
“只改進了一下人才制度,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多動。”
“秦齊之間的衝突。”
“在商!”
“從管仲變法開始,齊國因漁業跟鹽業發達,出現了大量走卒販旅,也促就了大量的商賈大富,過去齊國收稅至多就三成,而秦對商品卻是收重稅,最高甚至高達五六成。”
“這顯然不為齊地的商賈大富接受。”
“管仲變法中,我最認同的一點,是‘以商止戰’。”
“以商止戰過去一直為世人漠視。”
“主要原因在我看來,還是因儒家的興盛。”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
“先師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貴族壟斷學識的局面,變‘學在官府’為‘有教無類’,透過言傳身教的形式,將自身的所思所想傳至天下,讓無數士人因此受益,但也正因為此,也讓無數人受到了儒家影響。”
“以至不敢輕易否定儒學。”
“但在我看來,世人將孔子過於神化了。”
“而今的儒學,早跟孔子身傳的儒學不一樣了,若是孔子在當世,恐也會為世人認作異端。”
“我認為管仲的‘以商止戰’,比儒學更適合一個國家。”
“管仲的所謂‘止戰’,指的是防止戰爭為治國第一要義,這裡的戰爭既指內戰,也包含外戰鬥,”
“就國家內政而言,‘以商止戰’是發展商品經濟,讓國民富裕而不至於造反。”
“民以食為天。”
“若民眾能維持最基本活著的需求,誰還有心思想著造反呢?”
“而對於外戰而言,‘以商止戰’就是擴大對外貿易,並以軍事的威懾力維持均衡,透過商戰的形式,不斷削弱對方的力量,最終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讓對方徹底一蹶不振,到時無論是兼併也好,還是奴役也好,主動權完全在我這邊。”
“雖然短時想實現有些困難,但管仲提出的這些想法,未嘗不是一條可探索的道路。”
嵇恆侃侃而談。
他已將關東六國變法盡數講完。
魏國的私學,韓國的手工業,楚國的貴族,燕國的王道傳統,趙國的胡人,齊國的商賈大富。
這些就